小说我为祖国建航母的作者是爽阁,主角是张大忠高手。主要讲述了:国内的战机。当时,我国可以用来改装舰载机的机型有歼—8、歼—11、歼—13。其中,歼—8为三角翼布局,低空加低速性能差,这偏与航母起降相矛盾。并且,歼—8上舰还需要较大的改进,所需投入很大,难以达到理…
《我为祖国建航母》精彩章节试读
第26章
国内的战机。
当时,我国可以用来改装舰载机的机型有歼—8、歼—11、歼—13。其中,歼—8为三角翼布局,低空加低速性能差,这偏与航母起降相矛盾。并且,歼—8上舰还需要较大的改进,所需投入很
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费比。因此,歼—8改舰载机的方案被淘汰。
而歼—13为单座单发边条翼布局的作战飞机,低空加低速性能较好。但该机为机腹进气布局,非主承力结构,这又妨碍了飞机起落架的布置,导致它改装舰载机有困难。
而歼—11却貝备多用途的能力,是改装舰载机的合适机型。后来,到了九十年代,601所经过不断改进,最终将歼—11发展成歼—15舰载机。
话说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基地航空站发出起飞指令,就见张大忠驾驶着歼—11教练机呼啸着飞向蓝天。
大约十分钟后,这架歼—11盘旋到模拟跑道的上空,以不到百米的低空慢速飞过。张大忠沒有冒然下落,可能是想熟悉一下跑道的环境,好把握最佳的降落角度。
又等了足足十几分钟,才见张大忠驾机返回。不用说,他经过一番思考,这回是真要降落了。
以张大忠的个性,是决不会在空中磨叽多次的。他这个人,相当自信。我曾多次听他在同事们面前自诩,他是两个飞行天才的合体,即战略飞行高手陈纳德和战术飞行高手戈林。
前者极善于在空中排兵布阵,在二战中,他为国民政府组建“飞虎队”对抗日本空军,屡屡赢得空战的胜利。
后者虽为德国法西斯骨干份子,但他在一战中,曾单机闯入敌阵,击落敌方二十二架战机,空战技术可谓超一流!
张大忠可不是光嘴上说说,他是反复研究过陈纳德和戈林的空战特长。凭他的天质,早已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了。
一眨眼的工夫,张大忠的歼—11已然轻巧地降落到模拟跑道上。我已经听见尾钩刮地的刺耳声!当飞机从缆绳上碾过,尾钩真就勾住了缆绳!就听见“呼噜噜”地一阵响声过后,缆绳被拖出
沙包堆,在尾钩上带行好远。
飞机还是冲出了规定的跑道距离,说明沙包对飞机的惯性冲击力还是吸收的不理想。怎么办?张大忠下了飞机舱,察看了一番,发现飞机超线好几十米。不过,他也受到了启发,思考再三,
竟大胆地提出改变招数。
按照张大忠的改进办法,是将缆绳两端各拴捆着一个沙包,另外一百九十八包分成两组,每组九十九包,呈“八”字形摆在跑道两侧;每侧九十九包再分成三等份,各三十三包,其中一组的
三十三包摆成一条长线,另两组以这一长线为对称轴,摆成曲折状的线路,折角约为六十度;长缆绳贯穿对称轴线,拴捆的两个沙包在尾端,缆绳中段在前端横在跑道上。
这样的摆法,就是加大阻力,以便更大地吸收飞机降落到跑道上向前的惯性冲击力。
起飞指令再次发出,张大忠驾驶着歼—11第二次飞向蓝天。这次,他沒有在模拟跑道上盘旋了,而是坚决果敢地落下跑道。尾钩再次准确地勾住缆绳,就听一连串地“呼噜哗啦”之声,两排
沙包被缆绳拴捆的沙包拉拖得横七竖八的!有些被极速的摩擦力冲破了麻袋,沙粒飞溅一地!
小说《我为祖国建航母》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