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秋图治》强烈推荐大家阅读,作者葱花炒鸡蛋十分给力,主角是郑庄公颍考叔。主要讲述了:公子段逃亡后,武姜的破坏力也随之消减殆尽,郑庄公不用担心她再掀起多大的风浪,加上维护自身应有的孝义形象以及母子亲情没有彻底泯灭的缘故,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郑庄公的心头,最后化为一声长叹:“尔有母遗,繄我…
《春秋图治》精彩章节试读
第16章
公子段逃亡后,武姜的破坏力也随之消减殆尽,郑庄公不用担心她再掀起多大的风浪,加上维护自身应有的孝义形象以及母子亲情没有彻底泯灭的缘故,种种复杂的情绪涌上郑庄公的心头,最后化为一声长叹:“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假装听到了新闻,故意问郑庄公为何有此一叹。
郑庄公噼里啪啦将黄泉之誓的惆怅和盘托出。
颍考叔说:“急毛,您可掘地见泉,修建一条隧道,然后与太后在隧道中相见,如此则既能慰思母之渴怀,亦未背黄泉之誓言。”
这样的办法也能想得出,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一天,郑庄公走进了那条特意挖掘的隧道,见到了他久违的母亲。我想,母子重逢的那一刻,应当混杂着愧疚、羞赧、做作和欣喜。
只是,**人历来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左传》中是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的:“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仿佛对暗号一样,这情景看起来无比温馨,想一想却十分有趣。
《左传》认为“郑伯克段于鄢”是一个体现孝道的传统美德故事,因为颍考叔以其对母亲的纯孝,融化了郑庄公心中仇恨的坚冰,最终促使郑庄公母子俩尽弃前嫌,重归于好。
但老师我非但觉得这个故事和脉脉温情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认为它绘声绘色地诠释了一个关于政治斗争的经典法则:如果想要战胜一个阴险的对手,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比他更阴。
这个故事的启示还在于,既然郑庄公的权谋现在就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那么有朝一日,当他治下的郑国领袖中原时,我们应当从中检索到郑庄公智慧的影子。
同时,与这个故事直接相关的后续事件并没有完结。因为卫国收留公子段,使得卫国和郑国暗中角力的态势明朗化,双方势必会藉此机会展开一系列动作,以期重新调整彼此之间的势力格局。
庄公凯旋而归,志得意满之际,怀着炫耀与报复的复杂心情,将武姜流放到了颍地,临别赠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颍的地方官颍考叔为人素有正直纯孝的美誉,因见国君与太后生隙,欲谏阻郑庄公流放其母。然而,此时直言上谏是没用的,毕竟太后是反党反革命团伙的主犯之一,罪莫大焉,法理难容。
所以,考叔决定迂回一下,用一场温情戏来打动郑庄公,而这场戏的关键道具则是一只鸟。
郑庄公见到以贡献土特产为名而来的考叔后,对他携带的土特产——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考叔介绍说:“此鸟名鸮(猫头鹰),昼不见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细而暗于大也。幼时受母之哺,长而啄食其母,乃不孝之鸟,故捕而食之。”
明于细而暗于大?不孝之鸟?
郑庄公正若有所思之时,见仆人进献羊肉,便割了一块赐给考叔。考叔却将肉藏入袖中。
按规矩,考叔这样做是冒犯了君主的。君主既赐,别说是肉,就算是屎,你也得当面一口气吃下去,而且不能面露痛苦神情,吃完了谢主隆恩后方可走人。
所以郑庄公不满地质问考叔为什么不吃。
考叔是这样回答的:“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说得真好,我仿佛看见颍考叔的背后发出万丈光芒,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由交质到交恶(一)
公子段的投奔,对于卫国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
作为一个,公子段多年来在郑国培植的根基虽然已经被郑庄公扫荡一清,但是他那百把斤的肉体仍然大有潜力可挖。因为他是名望轰烈的郑国反对派,从他身上,卫国找到了遏制郑国的绝佳切入点。
如果卫国运筹得当,帮公子段推翻郑庄公,公子段必然会对卫国感恩戴德,从而在国际事务中看卫国的眼色行事。就算事有不济,将来公子段无法入主郑国,那利用他散布一下反郑的言论啥的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同学们不要小看散布言论这种做法的威力,它的投资回报率很高,以致于现代社会天天都在上演,咱们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
譬如
老秃驴的破坏力有多大,具体我也说不清楚,但前几年政府被迫派出一支宣讲团,环球巡回阐述世界屋脊那块地属于的历史和现状,十分的狼狈。
只是我就觉得奇怪了,怎么法国政府不派团向世界各国阐述科西嘉是属于法国的?怎么英国政府不派团向世界各国阐述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属于英国的?怎么俄罗斯政府不派团向世界各国阐述南千岛群岛是属于俄罗斯的?
就在公子段奔卫的当年冬天,卫桓公(名叫“完”,我读到这个名字的第一感觉是他马上就会玩完)发动对郑国的攻击,并占领了郑国东北边境的廪延。
为什么由卫国打响遏制郑国的第一枪呢?
公子段的叛逃固然是一个诱因,但作为当年共同勤王的老牌诸侯,卫国在心理定位上肯定不甘心被郑国后发赶超。眼见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二十几年来一直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卫国的压迫感和焦灼感应该是最强烈的。
另外,地理自然条件也是促成卫国迅速出兵的原因。
众所周知,作为卫国与郑国分界线的黄河,汹涌澎湃,在工具简易的春秋时代,那就是一条几乎不可逾越的天堑。然而,黄河天堑在一年之中,会阶段性的自动丧失阻隔功能,变成地势开阔的一马平川。
大家不要不相信,这个神奇的阶段就是冬季。
古代北方的冬天比现在更加寒冷,黄河严重封冻以至于车马通行无阻是司空见惯的常事,所以后世的北方游牧民族往往选择在冬季大举南侵,兵锋可以轻而易举地抵达江淮流域(再往南,河流就是常年不冻的了)。
小说《春秋图治》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