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翁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秋风下长安免费阅读,秋风下长安最新章节

秋风下长安免费阅读第十章 虎穴七箭耀阴山

  栗发和金发,两个十岁刚出头的突厥族小女孩并肩站在一众“突骑”面前,眼睁睁望着这些成年男子,眸中当然是有恐惧的,脸上表情却十分倔强,腰板也挺得直直的。

  稍大一点的栗发女孩开口说了句话,连李世民也听懂了:

  “你们是哪个部落的?”

  “你们又是哪个可汗帐下的女儿?”答话的是刘文静,目前突骑中突厥语讲得最流利的人,“既然被我们俘虏,你们就已经是奴隶了,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

  “我们不是女儿!”金发的小姑娘突然大叫,愤恨地一把撕开长裙下摆。

  “社尔!”栗发孩子扯着另一个,“不要乱来!他们会杀了我们!”

  被金发的孩子一叫,李世民等人才注意到,这两个身穿女装的小孩,其实并不完全象女的。那个栗色头发的,线条太过刚硬,而金发的虽然长得漂亮,却也不象女孩子那样柔美娇怯——敢情是两个男扮女装的突厥小男孩?

  这个发现引起了轰动,许多“突骑”都凑上来围观。王仁恭、刘文静、李世民也下马走过去,不理两个孩子的反抗,仔细把他们观察了一番,结论是:

  男的。

  “你们究竟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李世民用相当蹩脚的突厥语问,但音调却比刚才刘文静温和得多,而且含有明显的关怀意味。

  (能在战场上遇到比他自己年龄还小的,不容易啊……= =)

  受他语音鼓励,十二三岁的栗发小男孩抬起头,鼓足勇气直视他双眼:

  “我是阿史那什钵苾,是始毕大可汗的儿子。送我回牙帐,你们会得到很多赏赐!”

  “——你是突利王子?”刘文静惊问,“始毕可汗的嫡长子?”

  恨恨地一点头,小突利顺便介绍身边的金发小男孩:

  “这是我弟弟,阿史那社尔,我叔叔处罗的儿子。”

  两个身份高贵的突厥王子,怎么会出现在战场的荒草丛里,还身穿女装?

  再盘问一番,李世民等人总算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个孩子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都被封为亲王级的“设”了(“设”比阿史那大奈的“特勤”还要高一级),有了自己的部落和属民。近日秋高气爽,草壮马肥,突厥大可汗始毕召集各亲王将军朝见会猎,热闹了一回后,终曲人散,突利和阿史那社尔都要回到自己的领地,由他们的叔叔颉利亲王顺路护送。

  不料昨天,颉利忽然说他帐下有一个老奴隶逃跑了,率手下兵马追赶捉拿,突利和阿史那社尔也不好袖手旁观,各自带了近卫陪他一同追赶。由于不是什么危险的事,他们都没调集太多人手,没想到好好的捉拿逃奴,会中途遇上这一千多名“突骑”,打这一场遭遇战。颉利亲王和他帐下兵马素称骁勇,这一役却大失水准,很快被打得落荒而逃,连累突利和阿史那社尔身边护卫也被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殆尽。他们的老家奴见势不妙,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两套女装,说是男扮女装逃脱的机会更大些,不顾突利特别是阿史那社尔的反对,强行给他们换上,然后就把两个孩子丢在长草丛里,自己消失不见了。

  这两个突厥小男孩气愤、委屈又迷茫不解的“奇异遭遇”还没诉说完,中原来的刘文静、温彦博、唐俭等人早已了然,彼此交换着目光,都有些忍俊不禁。

  叫人拿水和食物来给两个小俘虏吃喝,“突骑”的首领们走到一边,开始商量怎么处置这天上掉下来的胡饼。

  “一刀一个,拿突厥王子来祭我战旗,必能振我士气,扬我国威!” 马邑太守王仁恭仍然沉浸在今天大胜敌军的兴奋里,“突厥人屡屡侵犯我大隋边疆,烧杀掠夺,也不知道害了多少汉人孩子的性命!今天轮到突厥可汗来尝尝这丧子之痛,这就叫天意报应!”

  别人还没说话,刘文静率先反对:

  “这办法不妥当!明摆着是颉利想灭掉两个侄子,将来自己继承汗位!我们要杀了这两只小狼崽子,那是正中他下怀!颉利这人凶险暴虐又野心勃勃,如果让他得逞,主宰突厥汗国大权,对我中原来说绝不是好事!而始毕可汗丧子之后,也必然迁怒于我大隋,以举国之力南下侵犯,到时候……”

  想到数十万突厥铁骑滚滚袭来的可怖情形,众人都不禁胆寒,纷纷赞成刘文静的意见。一看这种情形,王仁恭也只好改主意,提出第二个解决办法:

  “那么,我们只好把两只小狼崽子送到皇上驾前,任凭圣意处置了。”

  草原上一时鸦雀无声——从塞外到江都远隔万里,目前又是天下大乱道路阻隔,皇帝杨广连正常的政令都不能畅通到达各地,把两个突厥小俘虏一路招摇着送去江都?这位王大人也未免太能信口开河了。

  “依不才看来,倒是把这两人送到太原,交给唐公处置,还更方便些。”说话的是温彦博,这群人里最沉稳老练的一个。

  包括刘文静在内,众人几乎一致点头同意,只有一个反对的声音:

  “不可!如果那颉利亲王有心利用这两个孩子挑拨突厥与我大隋的关系,那他此刻一定是赶回牙帐,向始毕可汗捏造‘汉人杀了王子’的假话去了。始毕可汗不明真相,很可能会大怒之下立刻发兵报仇。突厥人兵马强壮,行军迅速,恐怕还没等我们把这两个孩子带到太原,十万铁骑已破长城,南下入侵中原,那不就等于我们把祸水引入关内吗?”

  众人循声望向年轻的李家二公子,仔细想想,都觉得他说的有理,不由得又是纷纷点头。

  “二郎高见,文静佩服。”刘文静笑道,“那么你来说说,该怎么处理这两个小美人公……唔,王子?”

  听他话里有戏谑意味,李世民向这老朋友一笑,随即敛容:

  “王大人,刘大人,小将请令,愿带人护送这两位突厥王子回牙帐,向始毕可汗解释误会,并尽力修好双方关系,保我大隋边土不受侵扰。”

  此言一出,周围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是自动送上门去让敌人报仇雪恨大快果颐吗?他们可是刚刚击破斩杀了数百名突厥骑兵啊!

  “二郎,这可不是小孩子闹着玩,”王仁恭皱眉,俨然是长辈训斥晚辈的口气,“突厥人凶残成性,跟禽兽无异,根本不会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我看你是什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类的故事听得太多了吧!”

  听他这么倚老卖老,李世民心头气往上冲,开口就想驳回去,但转念一想:父亲刚走就跟队伍里官职最高的首领起冲突,未免有纨绔子弟以势骄人的嫌疑……于是改颜笑答:

  “多谢王大人关怀小侄安危。当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率三十六勇士夜袭匈奴营地,那才称之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小将如今是‘送虎子还虎穴’,可比班定远当年安全多了。如果连这么点胆量都没有,还出关跟突厥人打什么仗呢?”

  他语中暗含讥讽,王仁恭怎么会听不出来?双眉一竖正要发作,刘文静却在旁边抢先说话:

  “好!好!果然虎父无犬子,二郎不愧是唐公大人调教出来的又一代大隋勇将!既然二郎有此豪情壮志,文静也不敢居于人后,王大人,下官请命,和李家二郎一同前去送还‘虎子’!”

  李渊走前,事实上是把这支“突骑”的指挥权交给王仁恭、刘文静和李世民三人共同执掌,现在王仁恭以一对二,眼见落了下风,只得气鼓鼓一抱胸:

  “既然刘大人如此,老夫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要有不怕死的弟兄愿意同你们两位一起去,尽管请便!”

  只不过是垂死挣扎地保留最后一点面子罢了——李世民轻蔑一笑,转向聚集在周围的突骑战士,稍稍提高嗓音:

  “弟兄们!五百年前,东汉一个文人班超只带三十六骑,就敢孤身入西域,连灭五十多国,让千里草原臣服于我中原人,他自己也被皇上封为‘定远侯’,封妻荫子千古流芳。如今刘大人和我要去面见突厥可汗,让狼崽子们见识见识我们中原男人的血性!有哪个胆大包天不怕死的,敢跟我们一起去?!”

  话音未落,震耳欲聋的响应呼号就在大草原上轰然爆发:

  “我愿——”

  战马咴咴长嘶,昂首刨蹄,好一阵子才平静下来。触目所及,一千多名“突骑”都在捋胳膊挽袖子跃跃欲试,竟看不到一个面露难色想逃避的——本来跟李家父子深入敌境这些人,都是强悍边民出身,再被李世民用言语激将,想不热血沸腾也难。

  不理会王仁恭脸上的难堪表情,李世民和刘文静商议几句,决定连他二人在内,也只带三十六骑去突厥牙帐——这倒不是为了逞能。本来此行就是去讲和不是打仗的,带那么多兵马随行,一看就没诚意嘛!再说,就算把这两千突骑都带上,面对守卫大帐的十数万兵马里,那也一样是以卵击石毫无还手之力。

  温彦博、唐俭等太原望族子弟也都自愿要求加入这三十六骑中,他们都有随身家卒,再挑了近三十名精悍骑兵,带上两个小俘虏,李世民等人义无反顾向西北驰去。

  就连那两个突厥王子本人,刚一得知他们的去向意图,也大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们会尽力劝说父亲不要杀你们,但我们不能保证,”奔驰一天,夜间休息时,和李世民等人一同围拢在篝火边的突利王子这样警告自己的“护送者”,“我们年纪太小了,说话没什么份量的。”

  李世民与刘文静相视而笑——突厥人果然还是质朴淳厚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考虑这话可能带来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我们明白,”李世民简单地回答他,“怕死,也就不去了。”

  火堆里的长草秸柴爆出一声脆响,溅开小小的金红色火花,正好映亮了中原少年乌黑的笑睫。只是一瞬间,身后墨蓝悠远的天幕似也眩然失色了。

  “你多大了?”

  忽然冒出这一句的,是一路上都不怎么开口的金发小王子阿史那社尔,这一队骑手里最小的一个,今年才十一岁而已。

  李世民有点疑惑地看看他,又看看刘文静:

  “问我岁数干什么?突厥人有拜把子结义的习惯吗?”

  “二郎说对了,突厥人真有‘结义为香火兄弟’的习惯!”刘文静大笑,“如果能收这么两个义弟,二郎你也不吃亏啊!”

  “文静兄说笑了,这两位可是可汗的嫡系子侄啊!”李世民也笑。

  这时候,十三岁的突利插嘴,直直望着李世民:

  “结兄弟也可以,你箭术很好!我们在战场上看到了,你很英雄!”

  “另外,大汗不会杀儿子的救命恩人兼结义兄弟,这会让他在草原上失信。”小阿史那社尔轻声补充,如清澈湖泊般的蓝色眼眸里,闪烁着聪颖的光泽。

  剑眉一挑,李世民豪气顿生,笑道:

  “能和两位结义,在下是求之不得,但目前敌我身份未明,就不必操之过急。等到把你们安全送回始毕可汗帐下,如果可汗不要李某的人头,我们再说行礼结拜的事好了。”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此后一路谁也没再提。

  三十六突骑在两个突厥王子的指点下,日夜纵马奔驰,几天后进入了*汗国牙帐所在的草场。一路上遇见的突厥战士越来越多,但突厥人见他们穿着本国服色,其中又夹杂着王族成员——突厥王族的特征就是白肤和色目,与须发虬结的胡人和面相扁平的汉人区别都极明显,特别是年幼的突厥王族成员,往往发色、眸色、肤色都很浅,十分好认——往往不加盘问即控马让路。

  一直驰到能远远望见牙帐旁高高树立的九尾狼头大白纛了,才有服饰鲜明华丽的卫兵上来喝问。突利和阿史那社尔纵马上前,用本国语对答几句,那卫兵手按前胸,神态恭谨地躬身行礼,但也并不立即放行,而是另遣卫兵奔向牙帐报告。

  不一会儿,大纛方向山摇地动,尘烟纵起,数十骑急速奔来,领先的,正是一位身穿华贵白皮裘、体态威猛的褐髭大汉——*汗国之主始毕可汗。

  小突利跳下马迎上去,叫着“父亲”,直接扑入来者怀里。阿史那社尔则投进另一个与始毕可汗容貌相似、身材较为瘦矮的突厥贵族怀里,被后者高高地举了起来。

  中原人总说突厥人是没有人性的禽兽,现在看来,就算是禽兽,也有舐犊之情呢……

  留给李世民大发感慨的时间不多,因为紧跟在两位父亲身后的,就是上百名挽弓持刀杀气腾腾的突厥族战士,纵马驰来将三十六突骑团团围住,明晃晃的箭头搭在弦上,每名突骑都有两三枝箭瞄准伺候。

  “就是他们!几天前袭击我们的叛徒!”一个也穿白皮裘的汉子大声叫嚷,语调充满愤怒,“我要亲手杀了他们!”

  “我们不是‘叛徒’!”身穿突厥服饰的刘文静朗声反驳,“我们是大隋中原子民,进入草原只是因为贩马过境——您不会坐视同胞无辜被杀吧,公主殿下?”

  他前几句话都是用突厥语说的,最后一句,却突如其来地变成了汉语。李世民顺着他说话的方向望过去,见众多突厥人团团簇拥之下,一个貂裘雉尾、弯眉细目的中年美妇分外引人注目——正是大隋嫁入*和亲的义成公主。

  **

  义成公主是当今天子杨广的堂妹,早在隋文帝在世期间,就被选中封为公主,下嫁给了当时在中原人庇护下的启民可汗(始毕可汗的父亲),做了他的可贺敦(王后)。启民可汗死后,按照突厥人“父兄死,子弟妻其庶母(嫂)”的风俗,义成公主又嫁给自己从前的养子始毕,继续当可贺敦,算起来,至今已经母仪草原近二十年了。

  在去年始毕可汗发兵围困隋帝杨广的雁门关之役时,大概是顾虑到义成公主的家国归属,始毕没有带她同行,而是把她留在了后方牙帐内。虽然如此,义成公主仍先期向隋军送出了突厥大军的动向情报,让杨广得以及时逃入雁门关城中,后来,又听从大隋指示,向始毕可汗谎报军情“北边铁勒人要偷袭牙帐”,直接导致突厥数十万大军撤退,杨广由此死里逃生。

  此刻见这群骑手突然对自己说起家乡话,义成公主微微一惊,眼中喜色一闪而逝,仍以突厥语回答:

  “你们老老实实对大汗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编故事,对刘文静这样能言善辨的汉人来说是再容易不过了。于是在他的舌灿莲花之下,二千突骑就变成了“几百名贩马的商人和卫队”,正在跟草原上的敕勒人交易,半夜突然遭遇突厥人袭击。不明真相之下,“商人”们自然要愤起反抗,于是跟突厥狼军打了起来,而且还打得狼军大败。乱军中,“商人”们发现了被部属遗弃的两位小王子,问完话才明白他们方才跟谁打了仗。商人过草原大漠是为了贩运货物求财,无意跟突厥大汗为敌,所以亲身送还两位王子,希望大汗不计前嫌,言归于好……

  “胡说八道!”先前扬言要亲手杀掉他们的那贵族男子早忍不住大声呵斥起来,“你们要不是叛徒,就是入侵草原的汉人奸细!大汗!这些杀害我突厥战士的敌人,您还能容许他们活下去吗?”

  这时失子复得的突厥大首领始毕可汗也发泄完了喜悦心情,把两个孩子置于马后,转向来者,脸容一肃,上下打量三十六骑片刻,回头去问那“主杀”男人:

  “咄苾,你手下近千兵马,就是败给了这几个汉人?”

  这话一出口,周围突厥人顿时哄笑起来。那男人阿史那咄苾——原来就是颉利亲王,始毕可汗的三弟——涨红了脸,大叫:

  “他们现在人少,可偷袭我手下时,他们有上万人!”

  “真的?”始毕可汗笑,“他们用上万人偷袭你的卫队,可是用这二三十个人就敢公开进入我的牙帐挑衅。看来这些汉人真是很看重你啊。”

  “……”

  见颉利噤了声,始毕可汗转过来面对三十六突骑,脸一沉,怒喝:

  “大胆狂徒!杀伤我白狼战士后,还敢大摇大摆来到牙帐送死!真当我突厥无人吗!”

  “我们冒死前来谒见,是因为相信大汗乃是当世英雄!”刘文静针锋相对回话过去,“我们救护了大汗的爱子,又不畏艰难亲送王子归帐,三十六骑深入十万大军,以寡敌众赤诚相见。如果大汗要杀我等立威,我等自无活路,但临死一搏,血流五步,各位也未必能个个全身而回,而大汗您的不义行径则必将传遍整个草原,到时各个部族能不能心服?望大汗三思!”

  这一番话理直气壮,用突厥语朗声说出来,随风传扬,四下里围拢过来的许多部落酋长们都听得清楚,不禁窃窃议论起来。

  始毕可汗见状更怒,冷笑:

  “临死一搏,血流五步?我倒想看看,你们这些摆明了走投无路来求我饶命的胆小鬼,还有什么本事来搏命!”

  左手一挥,千万只寒光闪闪的利箭同时抬起,对准三十六突骑。汉人们也都手握腰间刀柄准备迎战,明知不敌,却绝不肯束手待毙。

  正在这剑拔弩张、情势一触即发之际,忽听天上传来啾啾鸣声。人们不觉抬头去看,七只秋雁正排成“一”字队形,由北向南飞去。

  飕然声响,金器破空,激起惊风刮面如刀。一道黑线笔直弹上青天,疾若闪电,迅如流星,径直穿入那头雁颈项。

  人们还来不及反应,飕飕声连起,六枝长箭接踵而上,依次射中后面六雁,竟无一只有时间闪避逃散。最后一只尾雁中箭良久,那带着箭的头雁才啪一声落到草原上,七只大鸟在长空中按梯度下坠,竟连成了一道斜坡,悠悠飘摇,好看煞人。

  等到最后一只尾雁也轻响落地,大草原上仍然寂静无声,只能听到秋风刮过帐幡的呜呜苍凉。

  骤然一下,喝彩声如石破天惊般炸裂飚起,无数顶皮帽抛向空中。

  突厥人民风淳朴剽悍,最敬重英雄好汗,特别崇拜骑射功夫高超的武士。这七箭连珠,威如雷霆,目睹此神技的突厥人缓过神儿来后,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蹦跳拥抱、抛帽弯腰向神箭手致敬,早把敌我之分丢到了脑后。

  发箭者——十七岁少年李世民微微一笑,臂挽长弓,向四方抱拳答谢,更惹得欢声如雷。但下一刻,欢呼声就曳然而止,无数双眼睛紧盯住他修长有力的右手。

  他的手,再度慢慢移向背后箭彀,不慌不忙、如闲庭信步般从容抽出第八枝黑羽狼牙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