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宅男攻略免费阅读第十八章 日报采访
如周海所预料的,在之后的两个月中,少年作者的事情渐渐在大都市流行开来。
中国人向来有一种天才情节,从少年宰相,伤仲永甚至到孔融让梨,其实都是天才情节的体现。*后,更是出现了大学少年班这种专门培养天才的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教育模式毁誉参半,一直有很多人攻击他只教学术,这种功利的培养方式扼杀了孩子的快乐等等,但是不可否认,作为最精英的一种教育形式,少年班培养了不少数理方面的人才。而在那之后,更是有众多少年作家,少年大学生面世。更有甚者,父母不惜毁掉自己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拼了命也要让孩子成为天才。
周海是特别的,毕竟穿越者就只有他一人,十几年的阅历和汲取,就算是天才也是无法取巧的。何况周海来自言论极度发达,百家争鸣的网络时代。所以周海也很了解,自己的作品,给任何一个13岁,哪怕是200智商的少年,也很难写得出的。毕竟在历史方面,首先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人聪明与否。而是阅历,对历史的审视等等,而这些,没有很大的阅读量和接触很多不同观点,是很难塑造的。
周海不是那种为了自己成功可以付出其他人一切的家伙。事实上,这也正是他极力避免的一点,不仅在直接的避免,甚至就连间接的,周海都极力避免如此。在这件事情上,周海就一直坚持一个“我不是天才”的观点,在台湾媒体的采访中,他只是声明自己从小酷爱读书,最后写出这些东西,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事实上,自己喜爱读书的性子不仅父母知道,小学时候的同学跟老师同样知道,所以这样的理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让人信服的。
不久,周海就迎来了第一家大陆媒体的采访,来自大都日报。“不要让他们在上课时间来找我。”这是周海的要求,影响自己上课是周海不希望看到的,就算本身并不太重视,他也需要作出一个姿态,证明自己也是需要认真学习的,不然如果采访等事儿多了,自己的成绩还不见下降,恐怕天才说又要出现了。于是在周四的下午,通常是各班级上班会的时间,周海接受了大都日报的采访。
王霞是大都日报的记者,刚入行没几年的她距离专栏,重要新闻还有一些距离,他的日常工作,通常就仅仅是一些小型新闻报道的文案跟采访。张大娘家的暖气不热了啊,王大爷的猫掉在阳台上下不来于是出动消防员啊,某某某小学的运动会开幕了啊……很多时候,王霞自己采访的都昏昏欲睡了,但其实,她的采访还是有很多人看的,在大都,很多中年以上的大叔大妈每天都会翻开报纸,专门寻找这些家长里短,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生活。
今儿的采访,又是没什么意思的:采访个初中少年,据说他写书了。王霞可不是没脑子的女人,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王霞清楚的很呢。什么少年写书,什么天才儿童,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意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快乐,在王霞看来,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都该被唾弃。不过没办法,现在的社会就是在乎这些,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连带着的,他们就会觉得别人的成才也会激励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万一也成功了,就会赢得很多的鲜花和掌声,自己做不到的,孩子做到了,也是一样的光荣。唉,说到底,是父母们一厢情愿的自私造就了这一切。
赵校长热情的接待了王霞,自己在党校学习时候,认识过一个在日报社做中层领导的,只是自己手下这么一个小学校,能有什么大事儿,所以一直以来,那个中层的名片都只是被压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知道周海真的出书之后,赵校长就赶快找到了名片,打了个电话给对方。然后装作不经意的说出自己学校中培养出了一个天才少年,少年不仅出书,而且是在台湾RB都出书云云。然后,赵校长就满心欢喜的等着对方来人采访了,要知道,这些名气和政绩,可是自己往上爬的垫脚石呢。绝对要重视起来。
在学校的会议室,王霞见到了周海。面前的孩子并非王霞想象般的弱不禁风,王霞本以为,这种被拔苗助长似的教育培养起来的孩子,都会如豆芽菜般瘦小,带着高度近视镜,畏畏缩缩的看着自己呢。可是这个叫周海的孩子不是。健康的肤色,充满活力和灵动的眼神,同龄中算是强壮的身体,都表明了他是个很健康很阳光的少年。更让王霞喜欢的,是初见时,周海对着她的一笑,那笑容中有阳光有促狭,简直可爱到不行,连带着的,王霞甚至觉得整个会议室都亮了起来。
依旧是由赵校长互相介绍,宾主落座之后,采访正式开始。
周海率先说道:“我有个要求,希望你们能做到,绝对不要宣传我是个天才少年的说法。中国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不希望因为自己出书,让其他父母见到了,就也动了让自己孩子也这么做的心思,然后不顾孩子的意愿的去培养他们。”
王霞一惊,这种观点,来之前的她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能在一个少年口中直接听到的。
“这么说的话,你能写出这些东西,完全和父母学校的培养无关,并且出于自己的主观?”王霞问道。这句话其实很尖刻,中国的传统,就是要感谢培养自己的人,感谢国家,感谢父母,感谢学校,仿佛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完全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没有ooxx的培养,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出来一样。
“对!”周海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所写的,所记述的东西,完全出自自己从小到大对历史的喜爱和阅读,在这期间,完全没有任何来自父母和学校的帮助,呃,如果说要感谢帮助,要感谢的,就仅仅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在唐诗上教给了我很多,还有我的第一个读者对内容的把关。”
边上赵大全的脸都快绿了,自己死活也想不到,听了几十年“谢谢领导栽培”这种话,早就把这种话当成了日常迎来送往必备的客套,就算心里完全不是这么想的,到了嘴里仍然会滔滔不绝的说的这些,竟然被这个孩子完全的无视了。这怎么可以!?怎么可以不感谢国家!?真真气煞老夫也!
可惜的是,赵大全在一边运气被完全无视了,两个人旁若无人,无视国家的采访仍旧在继续着。王霞问:“那你的这部《唐朝的那些事儿》,主要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呢?”
周海略一沉吟,说道:“中国有着很强盛的文化,而中国强盛的顶峰归于盛唐,一直多年以来,我们所见到的宣传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但其实,真的是到了需要重视文化的时候。中国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就是因为文化。我们应该为自己有这么伟大的文化而自豪。我写的东西,就是希望自己的同龄人,乃至二十几岁的青年人们不要只看到国外发达的科学,经济和环境,不要就只是惦记着出国等等,而是真的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拥有让全世界羡慕的文化和历史的中国人而感到光荣。”
“……这些话是有人教过你吗?”王霞问道。
“不,这些完全出自我的本意,这是我读史时候,所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周海说道。
………………
第二天的《大都日报》上刊载了王霞的报道,名字叫《一个初中少年的自豪》,除了对周海的采访之外,王霞在最后说:“这次采访,我见到了两个特别。第一个特别,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有完全出自本意的少年,取得不弱于成年人的成功。周海的书,代表一种完全不同于现阶段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周海的父母用这种自由的,美国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个真实,阳光,健康的少年,这样的少年,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几乎绝迹了的。而第二个特别,则是周海的热爱,虽然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中,不断的宣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可是一直以来,出国,绿卡,却已经成为了很光荣,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而真正属于中国人的伟大却真的只能在课本中阅读了。周海的话,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样子,才算是真正热爱这片土地与人民,什么样子,才算是真的爱国。采访刚开始,他就说,自己所取得的东西,完全和祖国,和社会的培养无关,可就算如此,他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仍旧在对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我看来,这种已经深刻到骨子里的热爱,岂不是比在作文中书写热爱,转身就拿绿卡更真实的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