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翁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北宋搅屎棍免费阅读,北宋搅屎棍最新章节

北宋搅屎棍免费阅读第十六章 秘密试制

  此时开采的煤都是浅土层,更有部分露天的,煤本身的开采成本不高,主要贵在运输上,道路不畅和运输工具的落后再加上商人的有意哄抬,造成了汴梁城中煤价最高时接近200文一石。李琦暂时只买上一些使用,他也没打算自己烧瓷卖,赵蓉这庄子离着煤场还有百多里地,等小码头启用后利用水运就更方便了。

  最先砌好的自然是砖窑,开火烧砖时李琦还特意搞了个仪式,发了些猪肉,喜的雇工们眉开眼笑,暗暗憧憬以后的生活。

  红砖、青砖一批批的烧出,李琦看看堆积的数量,开始用砖修建配套的设施,他画出的优化版的羊皮风排、筒车已经拿去找人制作,等正式烧制耐火砖时正好用上。

  筒车源于水车,最早的水车可追溯到隋唐,木制的外框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因为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将地槽里的水通过竹筒提升到高处,倒入天槽流进农田中。

  李琦画出的水排、筒车仿造的清末,用木板作槽,长两丈,宽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约一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与槽的宽窄一样,两端比槽板各短一尺,用以安置大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用龙骨叶一节一节地用销子连续起来。在筒车上端的横轴上装有一个竖齿轮,旁边立一根大立轴,立轴的中部装上一个大的卧齿轮,让卧齿轮和竖齿轮的齿相衔接。水流带动下,龙骨板叶绕过上大轴,又在行道板上边往下移动,绕过下边的轴,重新刮水,这样循环往复,便有了免费的动力。

  他搞这个可不是为了灌溉,这种靠水力自动运转的木质大家伙主要便是拿来往窑中吹氧,竖卡轴那接上羊皮风排后就是眼下最好的鼓风装置。

  小乙带回来两人,祖上都是曾经跟着李家打磨过的,知根知底,办事伶俐。

  “谢六,你们帮我私下里收购些骨头烧灼后磨成细粉,羊、马、驴、牛不限,牲畜的便成。”掏出五十贯的交子递给打头之人,既然是李家原来的旧部,李琦自是放心不少。

  “大郎放心,些许事情定当给大郎办好,只是这牲畜的骨头多是无用之物,何苦还得暗中进行?”谢六接过交子不解道。

  “此事你不必问,办好后送来这里便是。”李琦望望谢六,个子不高,身板倒是结实,三十来岁只在禁军宣威右卫混了个小小的火长,手下管着十个兵。他有心培养些人手,可惜对方终究是军伍之人,那一身衣服可不好脱。

  新型风排和筒车点燃了佃户们的好奇,那么大的十几个立在河边,连临近几个庄子的佃户和自耕农都被引来观看,李琦对这两样无所谓,传播出去也是大宋之福。这里只是他为了快速挣笔钱匆忙搞的,本身也不是太在意。

  姚管事请回来三人,年龄最大的姓陈,六十多岁,两个年轻点的是他徒弟,烧瓷技术算不上大宋最顶尖,对于李琦来说已经够用了。陈匠头和徒弟未带家眷,看来还有些不放心。李琦给他开出每月百两的工钱,徒弟折半,又把三人领进新修的砖房看看,总算说服了倔强的老头。

  建耐火砖窑、瓷窑的事自然交给陈匠头这个内行人指挥,李琦被谢六悄悄送来的骨粉吓了一跳,好家伙,实在太多,看样子十足费了心,估计有些都是不花钱搞来的。

  对于谢六的尽心办事李琦自然满意,可骨粉真是太多了。

  “谢六,如今在禁军光景如何?”安排完刘禾搬走骨粉,李琦转头向谢六两人笑着道。

  “不瞒大郎,每月不过二两多的花头,小底们也是无奈,钻营些杂事贴补家用。”谢六不好意思的笑笑。

  宣威军的情况李琦问过小乙,好点的五日一操演,差点的十日一操演,比起厢军半月一操演勉强不错,比起陇右的边军却是大大不如。谢六为人倒很是仗义,从不克扣手下。宋朝和历代不同,兵不是少而是太多,一有流民就干脆收编为军,百来年的光景已经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赵宋不到唐朝六分之一的面积,却养着近一百二十万的军队,也怪不得王大牛人着急上火。

  宋朝的军队算是半职业化的军队,禁军相对待遇要好些,毕竟守卫京师,平时钻营点,年节还有些赏赐。

  “大郎,闻听宣威军要与边军比试,不若等朝廷立意裁汰时俺们趁机托人一发转了民籍,到大郎这里寻条出路。”谢六犹豫了片刻道,李琦开给雇工的钱粮他也打听了,心里不由活泛起来。

  李琦愣了下神,听谢六的话王大牛人真打算比试一番裁汰部分禁军?这空出的校场岂不是正好可以用来盖剧院?

  “大郎莫非有为难之处?”谢六踌躇道。

  李琦呵呵一笑,来了大宋这么久总算遇见个有眼光的,“好,我保证你将来不会后悔。你且回去,我还有件事要你去办,帮我打问些烧制瓷器的东家,待我这边一有消息就赶紧约了来,就说有新品种的瓷器问世。”

  谢六一听新瓷的事,眼光一亮,乐道,“此事包某身上。”

  谢六两人欢天喜地的走了,李琦却发现时间紧张起来,必须赶在王大牛人裁汰禁军前搞到足够的资金。赵宋是华夏瓷器发展最灿烂的时代,他琢磨了很久打算推出一款新瓷,说出来其实不稀奇,添了骨粉烧制的,放后世叫“骨瓷”。

  所谓“骨瓷”,就是以动物的骨炭粉也就是氧化钙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最早产生于英国,基本配方是五十份骨灰二十五份瓷石和二十五份粘土。说起来好笑,英国人一直想仿制华夏的瓷器,试了许多种材料,无意中烧出了骨瓷。做为唯一一种英国人自己发明的高档瓷器,后世可是没少炫耀,李琦在国**上英国同行,一说起瓷器对方必定要提起骨瓷,他还不信,特意查了资料后心里郁闷的不行。

  李琦记得配方,干脆就拿来用上,恶心恶心此时还在岛上当野蛮人的家伙。有着陈匠头这般的老瓷匠,他相信多试上几次就能成功,跟瓷器的老祖宗比,欧洲人还差的太远。

  骨质瓷因其造型独特、简洁明快,质地洁白而细腻,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各国贵族用瓷,是后世公认的高档瓷种。骨瓷第一次烧灼中要求温度达到1250度,这也是李琦请陈匠头来的最主要原因,一旦解决高温耐火砖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多尝试几次。

  李琦开心的一笑,宋时很多精美的瓷器烧制法后世都已失传,汝窑、钧窑、官窑一些瓷器烧制的温度甚至超过1400度,要不是没测量温度的仪器,他都想亲手烧一些看看。

  陈匠头果然不负虚名,最难搞的高温耐火砖被他添加石英、焦宝石和骨粉后顺利烧出。测试后李琦估摸着能抗住1700度以上的高温烧灼,实在是让他直拍脑袋,谁说古人不懂骨粉增加耐火度的,幸好自己有准备,悄悄让谢六搞的骨粉,即便骨瓷烧出后有心人也无法查到端倪。

  新出炉的产业工人热情实在是高,在陈匠头师徒三人的指点下很快便完成了瓷窑的建设,开火预热,特意买的粘土和瓷石也按时送了来。

  这次开窑烧瓷李琦只搞了个简单仪式,他心中虽有八、九成的把握,可是时间催的急,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烧瓷匠都有一手看火的绝活,瞅准的温度最大相差不到十度。这几日李琦没事便转到小窑前,看陈匠头如何观察火色,两人交谈间李琦的许多言辞给了陈匠头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走南闯北也算见过世面的匠人,他还是头一回遇见这样一位奇怪的贵人。李琦带给他的不单单是惊讶,更多的是触动,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对技术的尊重。

  不经意间,庄子上的笑声悄然增多了。李琦本身便没什么高人一等的架子,出出进进的渐渐和佃户们熟悉起来,逢着送水送饭的老人也毫不在意的聊聊家常,经常还拿出一些吃食分给庄户上的老人和孩子。至于那几家最困难的,他大手一挥直接免了欠粮。

  华夏的农人是淳朴的,尤其在这千年前的时空,骨子里知恩图报的想法是那样直接。许多人不等李琦察觉,一文不要的加入了劳动,那些原本签了契约的雇工,更是非要干足六、七个时辰才下工回家。人们不再用原来庄子的名字,悄然间称呼变成了“驸马庄”。光屁股的孩子嘻嘻笑着,不时会腼腆的给李琦送来些鱼、虾。

  李琦不得不强给免费干活的佃户按天发了工钱,在非州部落里他都没克扣过黑爷们一分钱,轮到自己的同胞更不会忍心压榨。李琦的所做所为被姚管事默默看在眼里,做为一个未曾中举的读书人,他比别人想的更多,他猜不透李琦究竟是胸有成竹还是在闹着玩。整个庄子都以为驸马要开瓷窑了,日子不会再那么紧吧,将来瓷窑扩大的话说不准也能打份长工。

  姚管事有些发愁,李琦曾经提到过只烧两窑成品,他不知什么样的瓷器只需烧两窑,既然烧制出来,为何不扩大生产?他发愁该怎么给佃户说明,让这些一心盼望过点好日子的农人不那么失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