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秋图治》是一本十分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葱花炒鸡蛋,主角是州吁宋穆公。主要讲述了:向郑国用兵,看来是一个既满足州吁需求,又符合州吁胃口的选择,只是我忍不住想提醒州吁一下:就在去年冬季,郑庄公刚刚和齐僖公在石门签订了盟约,国势更加厚重,你就不怕摸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但州吁说不怕,他就…
《春秋图治》精彩章节试读
第20章
向郑国用兵,看来是一个既满足州吁需求,又符合州吁胃口的选择,只是我忍不住想提醒州吁一下:就在去年冬季,郑庄公刚刚和齐僖公在石门签订了盟约,国势更加厚重,你就不怕摸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
但州吁说不怕,他就像一个刚出道的古惑仔,急需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说句实在话,能不能攻城略地都在其次,或者说即使打不过退兵也行,州吁要的就是一个声势,打赢了固然好,打不赢你也会知道我是个敢玩命的狠角色,从此对我另眼相看。
州吁的想法很具有现代意识,看看咱们隔壁的金家王朝,虽然国家一穷二白,晚上黑得鬼都不敢来,但动不动就宣布要给予某某国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别说还真有点唬人。
正当州吁意淫到**迭起时,死党石厚把他唤回了现实。
石厚比州吁多了个心眼,他知道,扬名立万也得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决不能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郑国的**是不能随便杵着玩的,一定要杵的话,必须穿戴好安全的套装。
州吁横了他一眼,说有屁快放,别故弄玄虚。
石厚于是端出了自己改进版的伐郑计划,他的主意关键是四个字——以多欺少,具体来说就是联合宋、陈、蔡三国,一同攻打郑国。
宋国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当年,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参与三监之乱,结果被周公姬旦诛杀。武庚死了,殷商的祭祀却不能灭,所以姬旦又把微子启封到宋国,以延续殷商的香火。大概是为了彰显周王室的仁义豁达,姬旦为宋国核定的爵位很高,为公爵,这在异姓诸侯中是绝无仅有的。
陈国是舜裔的封国,蔡国就是“三监”中蔡叔姬度的封国。
卫国想要拉上这三个国家,显然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蔡国处在郑国南方,因为郑国自东迁后一直把南方作为扩张的优先方向,所以与蔡国的关系非常紧张。
而陈国和蔡国是左邻右舍,世代通婚,两国往来不断,唇齿相依,蔡国被郑国欺侮,陈国也跟着受气。
至于宋国,石厚显然是看中了它作为中原大国,无论声望和实力都能给郑国造成压迫感,要是答应出兵,绝对够郑国喝一壶的。
问题是,宋国既然属于国际大腕,凭什么要听从卫国的安排呢?这个就得聊聊宋国家那本难念的经。
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入膏肓,为了报答兄长宋宣公的恩德(宋宣公把君位传给了宋穆公),宋穆公没有把王位传给亲生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
司马孔父嘉谏阻道:“群臣愿奉冯也。”
宋穆公不听,旋即一命呜呼,于是公子与夷继位为君,史称宋殇公。
公子冯没有老爸那么胸襟豁达,眼看着即将到手的君位飞走了,一怒之下出奔于郑,获得了郑庄公的亲切接见与鼎力支持。
郑国和宋国互为竞争对手,宋殇公当然洞悉郑庄公借收留公子冯插手宋国事务的意图,所以一直怀恨在心。
公元前719年春,宋、陈、蔡三国爽快地接受了州吁的邀约,与卫国一道出兵伐郑,直抵新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卫国借由这场战争,既接应了频频遭受郑国压迫的蔡国,又扭转了卫、郑之间的争斗局势,效果非常良好。
小说《春秋图治》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