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长安骊歌》这本书,我有了想要读一读唐史的念头,高中的时候挺喜欢历史,但是都只限于课本,没有真正好好读一读史书。大凡能成大事者真的都不能太感情用事,所以太多情的帝王不会是治理国家的明君,自古能名垂青史的帝王大多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
这本书描写的李治让我对这个能让武则天有机会称帝的皇帝起了兴趣,本来以前看电视觉得他就是一个沉迷女色不务正业的皇帝,从这本书看来他还是有点谋略的,也由此可见生在帝王家如果想保全自己和身边的人要不就是取得无上的权利,要不就永远做个闲散王爷。李恪的弱点就是太重感情,大凡多情之人不是伤人就是商己,所以还是诸事看淡一些,不要有太多的执念。
作者文笔细腻,对主要人物刻画也颇费苦心,用绮丽的想像把不由自主当隋王的杨政道及文武双全智谋无双的吴王连接起来,以恢宏历史为底色,将两个帝王子孙的情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里面可能很多不是真实的历史复原,或者有人物年代的错误,杨政道的生平史书着墨很少。
也有不少人捕捉住历史中的只言片语求证吴王才艺平平,甚至不讨太宗欢心,但是本书在逻辑自洽上做得还不错, 让人很愿意相信这就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毕竟,人性在不同的年代都有共通性。不是有这个说法吗?史书除了人名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名都是真的。
李恪、杨政道性格鲜明,情感丰富。透过人物的描写,让我们对古代帝王权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爱情亲情友情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李杨二人最终的选择,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因而更多的是感动敬佩,也很无奈。他们的悲剧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每个时代的英雄,都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无论古今,人性是相同的。总而言之,值得一读。
沉浸其中,虽然是千年前的历史,但是还是希望书中李恪的结局是真的,做一个闲散的人、幸福的人。尽管真实的历史中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
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以及对了解一下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结论:李恪和房遗爱的谋反没有任何关系,他绝对是被含冤而死的。小说中李恪的结局,或许只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执念,也是我们做为读者,希望美好的人也能有美好结局执念!《长安骊歌》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