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两个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那个怯怯的躲在树下听我拉小提琴的小女孩内心也曾有过纯粹的梦想、烂漫的天真,但是那句,你们把我领到北京,为什么又让我走?为什么又让我走?仿佛宣誓着一个灵魂的死去。
是的,或许从那一刻起,世间已无陈金芳,留下的只是一个填满欲望的躯壳。多年以后,她自以为在圈子里混的如鱼得水,却不知,对于一个天生被视为低人一等的人,我们可以接受她的任何毛病,但就是不能接受她妄图变得和自己一样。那个名叫陈金芳的姑娘,其实无了两次。
《地球之眼》借安小男之口不断追问着每一个人,什么是道德?道德该如何实现?作者最终给了一个暗示,道德不仅仅是内心的法则,也应该包含对眼睛的敬畏。内心的法则面临着无数诱惑和挑战,曾经口口告诫举头三尺有神明,建国之后不准成精,但头顶的360度全景监控做神明足矣!
一直没有耐心读现代小说,总觉得字里行间凑字数的东西太多,不必要的渲染,华而不实的词藻,消磨着我的积极性。可这无意间看到的一本,却也像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或许是时候静下心来看看书了。
我是那个石乐志的人,和有嗜睡症的陈某人一般,每天在重点大学昏昏欲睡。
不知活着为了什么,也不知目标在哪里。或许某一天那生活的当头一棒便会挥下,幡然醒悟,原来肩负的不是一个人的生死喜乐,而是整个家庭得荣辱炎凉。人总是会改变的,因为外界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家人不会老去,如果世态不会动荡,又如果活着没有压力,或许睡着睡着这一生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人总做不到以不变应万变,当你的信仰崩塌了,你总得给自己找到另外的精神寄托,才能撑得住炎夏,熬的过寒冬。小安子父亲的一句道德,困扰了他一生。说不出这是祸是福,可一个孩子的一生就此而改变,道德永远是他跨不去的坎,绕不过的坑,或许没有这事,他也会成为千千万万中的我们一样,总没有个底线。
高中老师说过,人人都为自己考虑,这本就天经地义,但最低标准也应是,利己不损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如同小安对道德的发问,我想作者还是在探寻着什么,德道为何,或许惩罚陈,保住了林琳这便算吧,可是黑别人的电脑,侵犯隐私又算什么?于情于理,高尚无私,可是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知法犯法?
老师总说你们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学生,而我觉得这是我见过最令人大开眼界的世间,可即使是换做别人来看,又有什么分别?世间本就在变,形形色色的人,千千万万的事,耶稣、安拉,早在一千多面前就是千万人的信仰,流传至今。
有多少人得了解脱呢?我不知道,或许没人知道。但我想只要我平平淡淡生活,坦坦荡荡做人,应该不需要解脱吧。只是或许需要找个信念先暂时克服我的嗜睡症了。毕竟我是那个石乐志的人,也怕某天会被打醒。自然醒总会舒服些吧。 《世间已无陈金芳》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