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对我的启发并不在小说《对赌》的本身。谈启发之前,先谈一谈读完小说的感受。故事主人公是中国广大家长梦寐以求的孩子的未来塑造的,国内名校,美国留学常青藤,后来不符众望,杀进精英如蝼蚁的华尔街,成为了许许多多灰溜溜回国的留学生尊严的最后遮羞布,耳熟能详的我同学那个谁谁谁。
受到同学石文庆的蛊惑,秦方远不顾女朋友的挽留,毅然决然回国接受高薪要职,希望济世之才可以发挥到漓淋尽致。写到这,我脑海里浮现了马云的十八罗汉,还有许多功成名就的创始人的那些财务自由的初创团队。也许当时秦方远太理想,也许是石文庆把未来描绘的太具体太美好,仿佛伸手就能碰到。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只听到文字描述,观众的已经口水横流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秦方远这个华尔街的学术精英,遇到了张家红这个政治商人,价值观冲突、方法论冲突、一直做人的基本原则冲突,时时刻刻让秦方远陷入痛苦和矛盾之中。好在秦方远得到了作者的超高设定,没到困难的时候,总是绝处逢生。投行大佬的白富美、功成名就的大师兄、八面玲珑的好同学,一个个总是在亲最危急的时候指点他、帮助他、开导他,耐心无私,不求回报。
秦方远在这种优待下,终于拿到了风投的资金,也在极端的速度树立了威信,人生进入开挂模式,顺利的一塌糊涂。然而,故事的灵魂就在于冲突,就在于转折。多情带来的分神,贵人不断的陷入危机,张家红的我行我素,卸磨杀驴,这些将秦从巅峰拉入了谷底。裸辞而失去所有的琴方远,陷入了沉思,开始向内自省。
故事之所以就挫折,就是在考验并促进主人公内在的成长。犹如佛祖释伽牟尼做王子时,看到人生老病死的疾苦而开悟一样,秦方远经历了于岩、乔梅、肖南的离开,钱丰、周易财、石文庆的陷落之后,经历了短暂的逃避想法,希望重回美国工作。
最后,美丽而神通广大的于岩再次拯救了秦方远,给了他做梦都没想到的职位。只不过,于岩依然一无所求。可能太有钱的人,都将改变别人的命运作为爱好一样。要不然,也没有了《百万英镑》这部传世经典了。
小说的作者按照文学的结构,用一个个情节和场景的安排,让主人公秦方远完成了由外而内的成长,揭露了社会现象下的本质,也完整而真实的展示了人性。知道这部小说缘于一篇文章,文章的高逼格介绍,让我十分激动,以为发现了像《圈子圈套》《做单》这样的现代销售圣经。
虽然文学水平一般,但读了一半,看到秦方远并没有什么绝世武功,而为了推进剧情而随机插入的所谓同学和朋友更是读起来颇为突兀。前面没有铺垫,后面也不出现,仅仅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或者传递一个消息。不过相信作者自己也注意到了,以后一定会提高。
这要是在平时,我直接把书从书架上删除也就完成了我超高预期后失望的情绪宣泄。但事情的转折在作者后记中阐述的创作小说的初衷。这是一本知识型小说。几十年了,初中知道武侠、高中读过言情、大学跟风过都市、工作又有了修真、现在又冒出了仙侠。知识型小说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关于虚构文学分类的知识。
承接文章开头,小说给我真正的启发远非如此。步入社会十几年的我,走遍了几大洲的几十个国家,接触了上百个项目。从过去的德国、日本,后来的韩国西班牙,再到印度土耳其。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是一方唱罢我登场,中标价屡创新低。
后来在我为中国企业逐渐战胜日韩,只剩阿三,更为美国企业全线哑火,唯一的工业巨头通用电气也因为前几日末日式微而暗自庆幸,幻想着好日子终于要到来的时候。却原来,华尔街资本利用一阵快速的令人眩晕的手法,利用离岸企业控股,多到公司交叉互持,契约对赌让中国所有的国有,民营肥地成为羔羊,瘦地变成韭菜,丝毫没有挑食的习惯。
让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几百万的外派人员几年十几年的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的付出瞬间成了徒劳。马云曾经说过,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小说中秦方远最后的投资心得,国内投资指南,看不懂的别做,看得懂但看不准的别做,自以为看明白的准受骗。
自己不动脑子和别人联投的死得更冤,别人玩儿不转,别以为自己能玩儿得转,相信自己能点石成金的肯定被忽悠。太高调和吹牛的肯定有问题,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也不过是一种在面对高纬度对手降维打击时的一种无奈慨叹而已。以一本看过的朱利安巴吉尼的书名结尾《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对赌》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