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诨打科般谈笑三国,用市井语言讲述三国背后的故事和道理,读起来仿若郭德纲在说书一般,如在眼前。方便了解三国各种人物事件,但不利于深钻历史,颇具趣味性,少了些许的文学性和历史性。书中蕴含了许多人心、人性的道理,江湖的是非险恶,尤其是每章开篇的小令,更是奠定全篇基调,内藏无限韵味,可以仔细品读。
差强人意的是,整本书中途戛然而止,砌了灶,支了锅,起了火,不做菜了!属实让人难受,希望郭大爷可以早日填坑,炒菜做饭。
用了8个多小时看完这本《郭德纲讲三国》,回味悠长,不绝绵绵。看过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听过李庆丰老师的《三国演义》,还看过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包括最近正在听的张大春老师的《三国风流》,都很精彩,各有所长,因此颇受好评。
但是能把三国跟相声揉在一块儿,让你在捧腹之余阅尽三国事,又在笑谈过后长叹三国人,恐怕只有郭德纲老师了。以前看过郭老主持的喜剧人大赛,偶尔也听过他的相声,但是专注的读他的书还是头一次。这8个小时,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读完,因为写的实在是太有魅力。
比如每篇开头的定场诗。有的是他的原创,有的是引用古诗,但是每一篇我觉得都恰到好处。比如在开篇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就给定一个观点:“天下哪有准确的文字?都只是相对而言。写书人下笔的时候,夸谁、骂谁,一定包含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有关”。
比如本书中多次提到的“规矩”。来信有拆信读信的规矩,台下就坐有左上右下的规矩等等,以前就看新闻听郭麒麟说家风甚严,郭老这是知行合一呐。比如还有大量课外知识的补给。像对“歃血为盟”的重新认识,像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解析等等。
在书中,郭老还经常念叨一段话,就是:“讲“三国”最简单,讲“三国”也最难。简单的就是买一套《三国演义》看着讲,但是要想讲好了可不容易,得下功夫。”为什么难?因为要跳出“三国”讲“三国”。这么看下来,我觉得做到了。
最后,我查了一下,《三国演义》一共120回,郭老师这第一本差不多刚刚到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什么意思呢?就是可能后面还有9本。郭老师,您稍微快点出,急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