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十分难得的鸿篇巨制。五星点赞其一,巨匠云集。全书共有16册,已出版11册,另有5册待翻译,50余位写作者,个个都像费正清和崔瑞德等汉学界世界级的顶级高手。其二,汗牛充栋。研究性的历史著作,不同于历史性小说,戏剧性和趣味性肯定不占有优势,但引文和注释下的材料,琳琅满目,有名有姓,颇有目不暇接之感。
其三,研究之法。各位汉学专家不仅给出了自己研究的观点,更难能可贵是给出了研究路径和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为人做事和察人识势之大忌。其四,穷究真相。尽管是鸿篇巨制,但也不可能凭一套书探究出中国历史的所有真相。与本套剑桥中国史可以比肩的是,哈佛中国史,期望自己稍事休整后,在不久的将来即读厚重而凝练的哈佛中国史。一读小记。
从2018年开始翻开这部书,断断续续跨过了5个年头、用了350个小时,才算勉强读完这部巨著。十分痛苦,几欲中断阅读,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但作的笔记则极不均匀,有些段落很密集地有所感悟,就写下一点旁白;有时则成几章地毫无想法,其实是读不进去。
从体例来说,本部著作其实可以算作若干研究课题的论文合集,甚至不同章节之间都有些不同的论断。设想的读者也并不是我这样的门外汉,必须具备很高的素养和很深的功底,或许才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而像我这样只是习惯于课堂教课书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上在书外游离着。
类比我读过的一些书,就好像若干年前曾经读过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其中读得很艰难的是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尽管也有一个大的主题,但收入的是围绕这个方向的8篇研究论文,中间没有多少连贯,而且感觉特别重考据,这既有海内外研究、写作的风格问题,也有读者学养问题,因此勉强啃了下来,也没有多少收获,现在可能就剩下书名和作者能记得了。
而与此同系列的葛兆光先生的《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可能就是为了一部书而写,自成体系,前后呼应,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读来则轻松得多,我对禅与道的入门就从葛先生的这两本书开始。至于读完《剑桥中国史》的收获,则各卷之间更是相差甚远。金元明清民国,比较陌生,读来无所印证,也就是一翻而过。
相对熟悉的秦汉和唐,头脑中还有一些相关内容,倒也能融合起来,增加一些知识。至于建国前后,由于党史、文革史读得较多,加之后面一些年代是自己经历过的,尽管角度不同,但可以对比,可以印证,因而收获相对较大。
历史学的维度、角度很多,不可能完全客观,或者作者认为尽量客观了,但读者觉得主观性很强,甚至充满意识形态方面的考量,套用一句话就是,立场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所谓收获,并不是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增加一些谈资,而是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得到另一个角度的看法,这样花费的时间就不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