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核心观点比较集中,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二个半圣人”之一,一生体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继承了儒家传统,又进一步发展完善,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遵从内心,真诚、善良、赤子之心、在事中磨练等思想,值得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反复学习和实践。
本书形式上通过学生们与老师的问答、王阳明与好友或学生的书信等,反复阐述,篇幅很长,华杉老师通过对原文的对照翻译、同时结合对比儒道释的思想渊源、结合自身和现今社会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历时两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王圣的知行合一,意犹未尽,华杉也释义的好,将王圣的心学结合现况讲解的通俗易懂,精髓清晰,深入浅出,可以解决不少坏毛病,这就是读经典的意义所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圣人大儒们的思想、文化永远璀璨夺目,让人高山仰止,剩下的只有践行、自省、修身养性,哪怕得到圣人的一点点真骨血也不枉此生。
读书求背诵,就跟求表演差不多,只是口耳之学,没有学以润身,学到自己身上去,学到自己心的本体。如果专注于学以润身,专注于致良知的本体,就不会背得那么多,这就是王阳明说的,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如果专注于去晓得,去训诂抠字眼,比对文义,钻到“晓得”里去了,又成了“知道先生”,仍然不是真学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读书是读自己,为自己学,学以润身,不是为别人学,搞背诵表演或引经据典舌战群儒,这是王阳明的学习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一省:给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不可以推诿说我尽力了,但是没办成,一定要问有没有尽心,真正尽心尽力才是忠。第二省: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第三省:跟老师学的东西,有没有自己再复习。
这三省,你要学,就知行合一,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自己这一天复盘,看看这三条有没有问题。孔子解释忠的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有所作为,也让别人有所作为;你想发达,也让别人发达。这就是忠。从困知勉行,走向学知利行,最后走向生知安行。
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只要是知道该学习,然后去学习,并且之后做到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好同学。那真正的“下愚”,不是智商不够,是他拒绝学习,那就改变不了,进步不了。“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的人做的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的人做的事;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的人做的事。”
生知安行的人,一切本来就在他的心里,所以他就能尽心知性知天,达到天人合一,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知利行的人,要时刻提醒自己存着这心,修养这性,侍奉这天;困知勉行的人,要讲究夭寿不二、修身以俟,鼓励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论能否长寿,都只管修养自己,等待天命。
生知安行,就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前我们说过“人心惟危”,人心很容易偏颇,但自己却感觉不到,有时伤害了别人还觉得自己有理。而“生知安行”的人,他的心处在毫不犯错的正中间,没有一个地方不恰当的,稍微偏一点点,他就会心不安,马上自己调整过来。
孔子也是70岁才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他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是我们一生要不断修行的阶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是我们践行王圣的不二法宝,践行知行合一是我们通往梦想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