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读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生前13年的帝王生涯,雍正的勤奋程度远超中华历史上的所有帝王,书中最后设定其乱伦自戕,二月河这样的剧情安排个人觉得非常遗憾,又或者本书出自好几个写手,还是电视剧中忧劳而死比较妥切。死后雍正还被无数文人墨客,市井流言诽谤,孤家寡人可见一斑啊。
朱元璋说胡人不满百,康雍乾爷孙仨却能积极融入华夏正统文化,奠定三百年国祚,着实不易。人都说康乾盛世,老爹掌权61年,儿子坐堂60年幕后又三年,皆文采风流,要么“圣”祖仁皇帝,要么十全武功,雍正帝短短13年的帝王生涯,瞬间被淹没。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雍正帝敢于为了国家和百姓,同整个士大夫阶级斗争,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等,读书人手中的笔可是比武人手里的刀还残忍,还血腥啊。本书其实最能体现的其实就是“孤”。
其实现代人又何尝不是,越是所在阶层高,越是倍感孤独,俊鸟都捡着高枝站,家禽才人前人后。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雍正帝给田文镜的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最喜欢雍正这脾性,这气概!
文人不爱名,武将不畏死,墨吏不贪财,国家就不会亡。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官绅阶级作斗争,虽皇帝至尊也难免可怜。可称为斗士,勇者。想想现在的崔永元,何尝不是如此,一己之力戳破整个娱乐圈的脓疮,所幸,现在有网络,所幸小崔有智慧。希望所有孤胆英雄都有好结局,希望我们能保护好这为数不多的“孤胆英雄”。
看完这部雍正帝还是感慨很多。雍正帝不像康熙帝那样波澜壮阔,肝气豪肠,康熙帝是人生起伏干大事用大才,纵横捭阖,其实更像是一个开创之主。而雍正爷则是看得步步惊心,看的是人生的各种求而不得和出处无赖,看得是惆怅纠结。
越是苦苦追求,越是求而不得,越是畏惧人言,越是世事造化弄人。对于雍正爷的功业对错其实是难以评说的,到其言行确实是为做一代圣主,勤政廉政。是否吏治清明难以说清,封疆大吏中不乏投其所好的,雍正爷心里是知道但是依然重用,不讲政绩但窥其心是否忠诚,是否结党,是否孤臣,所以大张旗鼓的整顿吏治,不见得就一定是清明。
国库充裕但是不假,但是是否藏富于民就很难说了,大河无水小河枯,连封疆大吏都有被追国债逼死的,可见流民为匪也是被逼无奈,只为国库充裕而不管小民官吏的死活,其实跟万历贪帝的朝局差不多,只不过万历贪财是为了挥霍,显得比较低俗,雍正敛财是为了贪名,图千古圣君的名号罢了。
雍正爷一直被诟病的刻薄寡恩,细细看下来,反而有些污蔑雍正爷了。雍正的刻薄寡恩反而是被局势一步步逼到那个份上的,并不是他自己的刻意谋划,相比其父康熙皇帝的谋划算计雍正反而是更加内心坦荡一些。康熙爷的侍臣都是人杰,反而没有几个有好归宿的,虽然康熙全集中没有用文字明说但是从前后文的对照来看都是康熙爷的兔死狗烹的谋划算计。
雍正爷身边其实没有什么高才之士,但是能善终的还是大有人在,可见雍正相比其父康熙并不算的上是刻薄寡恩之君,更多的是被局势逼得不得不做的保命之行。这个雍正爷写得好,好就好在他是个很矛盾的人,他的评说也是错综复杂的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复杂。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越是一心所求,越是求而不得,或许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痴念执念。人生在世没有执念难以持之以恒,难以有所成就,然而痴迷于执念则又过犹不及反而常受其累,毁掉一片大好局面。回想起来还是康熙爷就给雍正爷的“戒急用忍”四个字很耐人寻味。其实明崇祯、民国蒋经国的际遇和心性似乎和雍正爷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只是那两位似乎没有雍正爷的才智,行善积德则不及雍正爷,业报自然也没有雍正爷的命好了。
雍正是个劳碌的命,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还是比较苛求于己的,所以不但有心魔作祟更是积郁成疾。细细回想起来雍正帝算是被他的那个坑儿子的老爹康熙爷所毒害了。其实雍正并不是庸主更不是阴毒的人,只是中了老爹康熙的道,一生都没有爬出他那坑儿子老爹康熙爷挖的坑。其实雍正的一生际遇和功业细细看来反而是和魏文帝曹丕十分相似的,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庸主,只是被时局逼到不得不为,其实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