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钗免费阅读第十二章 初遇
这一喊,把杜若华从惊愕中惊醒了过来。几人充耳不闻,抡起棍子就朝嬷嬷打去,嬷嬷不得不挥着手中的竹子抵抗,幸好竹子比较长,嬷嬷的力道也不弱,竟也一时挡住了。而杜若华正眼睛溜溜的巡视着哪里有可攻击的武器。
四人相互看了一人,其中两人迅速的串到嬷嬷的身后,看着眼前的棍子很快就要落在脑袋上,杜若华感觉全身血液都凝固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死了……杜若华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这前今两世悲催的人生!
稍纵即逝间,嬷嬷悲惨的叫喊声在耳边响了起来,血液一下子重又回到杜若华身上,原来刚才的一刹那,嬷嬷半趴着把杜若华护在身下,用身体接下了所有棍棒。那些人可是往死里打,杜若华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两手往地面一扒,抓了两把尘土,半转身体,往后用力一撒,那四个人正瞪着大大的眼不要命的用力打着嬷嬷的身体施暴,杜若华两把泥土无论是角度还是力度正中四人眼睛,此时四人哀嚎一片。
同时院子里,屋子内噼里啪啦打砸的声音,还夹杂了叫骂声:“不是说是大户人家庄头的院子吗?东西呢?”“不是说有秋收满满的粮食吗?”“不是说有给贵人准备的上好衣物吗?”各种声音嘈杂纷乱一时间响彻上空。
趁着四人中计之时,杜若华赶紧哧溜一下翻身扶起嬷嬷,嬷嬷却说:“姑娘你自己快点跑,嬷嬷不行了。”说着,嘴里不断的流出了血来。“不,嬷嬷一定会没事的。”杜若华想要把嬷嬷放在背上背着走,可杜若华身材娇小,多年营养不良,手无缚鸡之力,完全不够条件背着嬷嬷移动。
那四人很明显是要取她们俩的性命,他们眼睛很快就会恢复过来的,杜若华赶紧改架着嬷嬷向院外移动,嬷嬷大半身体都压在杜若华身上,尽管如此,还是令杜若华看到了希望,一步一步的前进着。院子本不大,可依然费了好些时间。
“臭婆娘,竟然敢耍阴的!”四人眼睛都恢复得差不多,但两眼通红,恶狠狠的臭骂着,在这朦胧的夜里,整个面部更像是厉鬼般的扭曲。环视了一下,发现她们快跑出院外了。撒腿就要追过来。
嬷嬷此时头晕得厉害,听见他们追了过来,拼着最后一丝清明,把杜若华推开:“姑娘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要不然嬷嬷我死不瞑目了。”说完又吐了一大口血出来。
杜若华流着泪,咬着唇齿,固执而毅然地继续架着嬷嬷走,她的妈妈,前世的妈妈,无论自己多么的努力,给多少的钱,都得不到一句好,永远都及不上小一岁的弟弟,她是她的耻辱,生了这么多个女儿,隔了这么多年,甚至结扎几年放了后怀孕,盼了这么多年,生出来的还是她这个女儿,爷爷甩脸色,妯娌讥讽,叔伯相踩,一出生就扔在墙角落里,是姐姐把她背着长大。可她是生她的妈妈,她依然敬爱她,孝顺她,买东西给她,挣钱给她,应她所求尽可能的帮助弟弟。现在她的嬷嬷倾尽所能护着她,爱着她,她怎么可能放开嬷嬷,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去。想起前世背着自己长大,供养自己读书早逝的姐姐,在补办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早逝的姐姐,想到未送出去的金手链还躺在锦盒里。想起后来被人遗忘在外,逢年过节独自一人,杜若华眼泪涟涟。
同一时间,那群找东西的人冲出了屋子,叫嚷着:“狗蛋儿,这院子只这两女,也没啥好东西,是不是弄错了地方。”
四人停下了脚步,其中一人硬是道:“好东西都在她们身上呢。”说完也不等他们有所反应,对其他三人使了个眼色。
就在此时,近在门口的杜若华,听到由远而近的“嘚嘚嘚”马蹄声,杜若华精神一震,更是卯足了劲,架着失去知觉的嬷嬷连拖带拽地越过了门槛,杜若华踉跄得差点两个人向前摔倒了,嬷嬷的棉麻鞋子也掉了一只。可杜若华顾不得这些,气喘吁吁中听着马车发出“格拉,格拉”逐渐清晰的声音,杜若华抬起被压得沉重的头向马车方向看去,模模糊糊间看到两马并驱前进缓缓驶来。而身后的脚步声也渐渐逼近,杜若华不敢回头看,匀了几口气,拼起最后的力气,跌跌撞撞地向着马路中间移动。“啪”的一声,杜若华拽着嬷嬷趴倒了。
院子内的四个人一冲而出,死亡近在咫尺,杜若华翻身仰望着深蓝色天幕上的星空,终于要结束了吗?刚燃起生活的希望,可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还要暴尸街头,甚至无人收殓;杜若华感到了从所未有的绝望,到最后的最后还是那个没用的自己。
“主子,有人躺着挡住了去路。”马车的车儿板子上坐着一位身着黑色棉布披风的男子,长发飘扬以竹簪束起,有点国字脸上流露着坚毅肃穆的表情对车内人道,他看到四个穿着粗布的人拿着棍子正好冲出门口,下了结论:“貌似是打家劫舍,主子要救人吗?”。
等待着死亡的杜若华很奇怪为什么那四个人突然停下来,看到他们一脸惊讶地看着马车慢慢停下来,他们必是没想到三更半夜在这种偏僻的小村庄会有马车经过。
杜若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好像身体又有了力气般,站了起来。
“吁……”一声,马踢踏了几步停了下来。此时正好车内传来醇厚低沉却冷冰冰的话:“不救。”两个字让杜若华如同掉落冰窖之中。那四人也从惊讶中反应了过来,重又看向杜若华她们两个。
可都到了这个地步,杜若华怎么可能放弃最后的一点希望,遂站了起来拦在马前大声喊道:“我乃京都平城伯府的嫡五女,暂住此院子,今日遭贼,请大人相助,来日必定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