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总裁免费阅读第十章 巨额财产来历不明
龚大明对于杜逸典的技术水平充满信心。据说这家伙在七八间公司打过工,行业涉及电子化工机械,每到一个公司不几日就是技术骨干,等他离开公司的时候,在技术上已经无人可以与他比肩。杜逸典后来干脆自己当起老板,还别说,还真是小赚了一笔。再后来他卖了厂子一心搞“球状闪电”,几个钱哗啦哗啦就折腾完了。可惜杜逸典放弃了做一个优秀企业家的追求,否则《成功学》的案例里说不定便有杜逸典,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是杜逸典的技术天赋是不容置疑的。
杜逸典要推出的“杜版”黑火药手雷,效果不知道怎么样。黑火药的威力太小,抗日的时候,八路军用黑火药造的地雷威力可不怎么样,常常是一炸才两三块,没有破片,也就炸伤个胳膊腿的效果,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完全不沾边。
不过,对杜逸典的技术近乎迷信的龚大明,相信“杜版”手雷,肯定好使!
崇祯和王承恩琢磨了半天,对于如何不着痕迹地把手雷技术扩散给李自成,费了许多思量。你总不能说咱是后世拿来的技术吧!还不能让李自成觉得崇祯太能了。
第二天,王承恩正在为他的“杜版”手雷写写画画,就有大顺军的兵士到来,带王承恩前往比饷镇抚司。所谓比饷镇抚司,是李自成专门设立用来追赃助饷的新衙门。这衙门不可能是一个常设机构,追赃助饷若是年年都可以大规模地追下去,永远可以吃大户,那李自成什么也不用干了,会不会创造一个“永不征赋”的神话呢?嗯,这是痴人说梦!
到了比饷镇抚司之后,便有差役把王承恩带到一间房中,房间里坐着一个将官摸样的大顺头目,墙上挂了夹棍和一色刑具。差役报一声:“王公公带到。”那头目见了王承恩,做了个请的手势,道:“王公公请坐!”
王承恩也不客气,依言坐下。看来这些人追赃助饷宁可错杀,不肯放过,自己难逃一劫。
果然,那头目眼睛逼视王承恩:“王公公忠义,某也是很敬佩的!不过有人举报王公公昔日收了一些不义之财,按照大顺朝的规矩,这些赃银是要收缴的。最新的追赃助饷章程想必王公公必定也有所耳闻。刘总爷特别关照,对王公公要照顾一点,只要捐款6000两,认购‘平辽公债’4000两,就算过关了。这‘平辽公债’是用来平定鞑子的,是大顺向你借的为期8年的借款,分8年还本付息,利息为年息一百付六,每一百两银子年息六两。”
王承恩当初建议的是一半捐款,一半公债,结果到了刘宗敏这里变成了六四开,哈。年息倒是涨到了6%。王承恩心想,真是雁过拔毛啊,这‘平辽公债’好歹还是我给你们出的主意,更有崇祯的面子,居然也要逼出银子。人所共知,太监们没有不爱搂银子的,人家的追求不像常人那样多姿多彩,也就这点爱好。王承恩总算是个廉洁太监,但银子送上门来,也没有退回去的道理。王承恩心里鄙视太监这种搂银子的恶习,想想这银子留着也没用,跑路的时候带着银子反而是个累赘。想开这一层,也就痛快的答道:
“客气了!我这就回宅子,将银子取来。”
“那好,某派人和你一起去。”
王承恩在宫中起居之处简陋,在外置办的宅子,则是一个两进的大院。王承恩这几日都在宫中,家中如何,实是不知。
回到家中,见老母尚好,心中稍安。
随后来到藏银之处,吩咐管家清点银子。对于夹墙暗藏的银子,连管家也是不知的,王承恩记得大约是一万五千两银子和四百两黄金。
杜逸典粗略一算,这一笔财产约合一万七千两银子。算算明代一个普通差役的月薪为一两六钱左右,而后世21世纪的底层公务员最低也是1200元人民币的薪水,折算下来,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后世的750元。如果按照大米的价格来折算,明朝后期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可买二石大米,明朝一石大米合120斤(明朝斤),明朝斤约合后世1.57斤,即一两银子可买二石即188公斤大米,按后世一公斤大米4元人民币计算,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752元。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700元人民币以上是大约不错的。
要是比较劳工工钱,明朝一个壮劳力忙活一天的工钱是5分纹银,也就是0.05两纹银,后世21世纪的民工做小工的日工资是50元人民币以上。所以若是按照劳力的工钱来算,明朝的一两银子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
以上一万七千两银子,最低可以折算到大约1200万元人民币,高一点可以折算到1700万人民币。他大爷的!这真是巨额资产啊!要是按照他王承恩的正常收入,算10两银子一个月吧,不吃不喝要干140年才能挣够这个数。他大爷的!这也算清廉?
一万两银子可不是一点分量,明朝一斤为16两,而一明朝斤合后世1.57斤,所以一两与后世的一两相当。20两为一公斤,一万两银子足足500公斤。所以这银子是比饷镇抚司的马驮回去的。
比饷镇抚司的办事人员在收到王承恩的银子之后,点了240两银子退给王承恩,解释说这是四千两“平辽公债”本年的利息。然后开了一张六千两银子的捐款凭条,又开了一张4000两银子的“平辽公债”的凭条,把凭条塞给王承恩,嘱咐道:拿好了,这张“平辽公债”的凭条可不能丢,每年这个时候凭这个凭条到比饷镇抚司来领利息。
王承恩看着手上的这张盖着“比饷镇抚司”大印的“平辽公债”凭条,心想这任何时代打白条都流行啊,李自成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想好了用什么来还这笔“平辽公债”,实在是难说的紧。李自成流寇本色,吃大户吃完了就跑路,从来没有建设的概念,不建设哪来钱还债!李自成打输了一拍屁股跑路,这“平辽公债”就是一张废纸,要是明朝打了回来,或者一帮人还真可能找明朝哭着喊着要报销。
这时两个仆役搀扶着一个人走了出来,这人脸色蜡白,两手包着白布,白布渗出团团血迹,王承恩认出这是东厂掌印太监王之心,看来这厮追赃助饷受苦受大了。管账的在那边招呼王之心这帮人:“王公公的九万两捐款凭条,六万两‘平辽公债’凭条,还有6万两的本年利息3600两,都在这里,请来个人领过去。”
早有大车等在门口,王承恩连忙过去安抚王之心:“王公公受苦了!”
王之心睁开眼望了望王承恩,见王承恩除了脖子上有道红印外毫发无损,登时忿忿地说:“听说王公公很得大顺朝青睐啊!唉!对我可狠了!追去了我辛苦积攒的15万两银子啊!先是说有人检举我贪了20万两银子,然后就夹棍伺候,哎呀!痛死我了!好说歹说交了15万两,这才放了我。哎呀!”
李自成追赃助饷经验丰富,根据线报,事先列好名单,哪些人为富不仁,哪些人横征暴敛。检举者检举若是靠谱,便有不同的赏格。象东厂掌印太监王之心这样,不择手段搂钱的太监,便列在比饷镇抚司的重点照顾之列。
王承恩想试一试王之心,于是就说:“王公公也不必太心疼银子,一年的利息也够吃的了,再说那六万两银子,每年还要还你7500两,8年连本带息也要有8万两银子,你还是大财主!”
王之心咧嘴却笑不出来:“想不通又怎么办!公债公债,多少还有个念想,他妈的谁想出的这个缺德主意!什么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什么‘平辽公债’,有这样逼捐逼借的嘛!差点要了我的命啦。这被逼着交了钱,还得天天求我佛保佑,保佑他们千万别垮台,垮台了咱找谁去啊!”。
王承恩心想,你一年的公债利息就相当于200个壮丁忙活一年的收入,还抱怨啥!你王之心搂了15万两银子,最少也相当于1亿人民币了,你还那么多庄园店铺,要是在后世这些房地产价值十亿几十亿上百亿,你一个太监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家产,受这点苦算什么!要是鞑子一来,你一个子都落不下!
想到后世的房价,王承恩心说这真没谱啊。崇祯十三年,北京市正阳门大街居民傅尚志卖房,一座小型四合院,两间南房,两间北房,一间厢房,卖价只有33两。自己买的四合院也不过400两银子,贵为王侯的豪宅,也不过数千两银子。正阳门大街的四合院,放在后世怎么也有一个亿吧,那就是说仅仅依据房价而言,明朝33两银子的四合院后世价值1亿人民币,明朝的一两银子,竟然相当于300万人民币。哇塞!后世的泡沫真是强大啊,难怪政府不差钱,把房子炒高点,卖地就大把钱进了口袋,所以一年仅仅请客吃饭就能花掉9000亿。崇祯这孩子,要是弄一帮温州炒房团,炒地卖楼花,估计就不差钱了。所以古代的皇帝吃亏就吃亏在太实在,没有后世金融房产这样的文明抢劫手段。明朝的赋税都压在最底层头上,皇帝没捞多少好处,倒是官吏勾结劣绅层层贪墨,结果财富都让腐败分子占了去。最底层如果缴税缴了200%,皇帝拿到的不过是60%,中间流掉了140%。所以皇帝老是为兵饷不足救灾无钱弄得捉襟见肘,这些贪官们则是银子一辈子花不完。
王承恩真为崇祯感到悲哀,崇祯要是早派厂卫大举反贪,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没收犯罪分子的家财,国库充足了,啥事不好办!
另一边,崇祯那边的致吴三桂书业已交给了宋献策。书信大量引用了后世经典,有蒋先生的庐山讲话,有毛先生的《论持久战》上的持久战论述,还有《愚公移山》的精辟语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总之,大意就是吴三桂呀,过去是大明在抗清平辽,现在大顺继承大明,继续抗清平辽,清兵虽然现在占了上风,但是现在我们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全民抗清,爷爷打不垮满清,还有儿子,儿子打不垮满清,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打下去,满清最后还得完蛋。你要是投降满清,就是千古罪人不说,自己没有好下场,子孙也没有好下场啊。好好想想,千万不要象秦桧那样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