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是林韧谦的小说中西结合推荐给大家阅读,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主要讲述了:现在林韧谦都是早晨早起个把小时来钻研医案,白天看完病人,抽空看!为什么厂医还这么忙?林韧谦专治腰突已经传出去了,和轧钢厂对口的厂也同样过来看。厂里不能因此提待遇,但对口的厂就按干部待遇给林韧谦发年节福…
《中西结合》免费试读第三十三章 学制药
现在林韧谦都是早晨早起个把小时来钻研医案,白天看完病人,抽空看!
为什么厂医还这么忙?
林韧谦专治腰突已经传出去了,和轧钢厂对口的厂也同样过来看。
厂里不能因此提待遇,但对口的厂就按干部待遇给林韧谦发年节福利。
反正够一家人的年货了。
晚上下班骑着自行车去师父那里报到。
林韧谦学习两三天后才知道,王绵运不单单是中医大师,还是一名制药大师。
林韧谦问道:“为什么要自己制药?不能采购成品?”
王绵运想了好久说了一句:“门户之见!
同样是定坤丹治疗妇科疾病,不同门派的配比就不一样,没有定规。
一人一方,当然不可以!”
后世的中医开汤药,连汤药品质都不查看一下,这还算好的。
大多数直接开冲剂,那个倒是均衡了,但药效差很多,但不背责任。
王绵运的制药的水平,林韧谦感觉在他医术之上。
王绵运制蜜丸,用小米做核,一斤药粉出三百五十粒药丸,粒粒均匀,简直像艺术品。
林韧谦看完想上手,顿时感觉手背打了一下。
“没走就想跑了?先从斗簸箕开始练!”
第一天,林韧谦就感觉到了下马威!
簸箕里装着五斤细沙,王绵运指着说:
“从腰抖到胸高,从胸抖到头高,随你!
今天从五百下起步,到时候我来检查!你先跟我来看其他器具!”
师父王绵运这里的第一课就是认识制药器具,而不是从书本看起。
近几年王绵运感觉自己用不着在家里处理药材了,都是店里安排专门的伙计来处理。
药材是他专门从宝济堂里运过来的,虽然合营后,他算私方,但这点权力他还是有的。
至于那一堆古法器具,是林韧谦从后院的仓库里搬出来的。
光制药铡刀就有十来种,而且还分很多材质,铁、铜、金···
要根据中药配伍原则,将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切成不同形状!
例如丝、丁、条、块等不同规格。
茯苓切丁!陈皮切丝!杜仲切条!
以便后期在煎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
大大小小的碾子、臼杵,冲筒,还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乳钵作为研粉和计量的工具——戥秤。
林韧谦在后世学了很多,但是都是纸上谈兵。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记载的,就眼前的戥秤。
戥秤[ děng chèng ]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的,很奇妙。
一种小型的杆秤,学名戥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
戥子杆,是戥子的关键部件。
其选材有质重性韧的象牙,有质坚如铁的纯黑色乌木。
有精工铸造的青铜,有洁白如玉的动物硬骨。
戥子盘,是放置称量物品的器皿。
一般是由青铜铸造而成,也有的是由紫铜板冲压而成。
戥子锤,又叫秤铊,也是由青铜铸造。
戥子锤的形制品种繁多,有高度适中的圆柱体,有厚薄得体的椭圆形。
有如同硬币的圆形,有镶嵌金银饰品的组合形。
有的为了扩大称量范围,一个戥子备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戥子锤。
据说,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硅。
他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钱”,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
经过他潜心研制,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
经过测量,其戥杆重一钱(3.125克),长一尺二寸(400毫米),戥铊重六分(1.875克)。
第一纽(初毫),起量五分(1.5625克),末量(最大称量)一钱半(4.69克);
第二纽(中毫),末量一钱(3.125克);
第三纽(末毫),末量五分(1.5625克)。
这样的称量精度,在世界衡器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这种戥秤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分度值(测量精度)为一厘,相当于今天的31.25毫克。
林韧谦拿着戥秤,久久不想放手,真是太稀罕了!
王绵运看了一眼,摆摆头说道:
“记住!永远厉害的是人,而不是器具!
把心收回自己身上!”
林韧谦应了一声,这才恋恋不舍的放下。
“其实不必拘泥使用古法器具,要辩证使用!谁好就用谁!
但也有一些现在是不可替代的,这才是我要给你讲的。
有些工具做不出手工的药性。”
王绵运一边给林韧谦指着器具,一边讲解有哪些要用到什么器具。
林韧谦则是脑子听,手上写。
王绵运花了两个多小时,讲解大部分工具的常见的用法。
“还有很多我没讲到的,你要自己去体悟理解。
先把铁砂练了,涨完气力,我再教你功夫!”
林韧谦觉得五斤铁砂颠五百下算得了什么?
他单手提二十斤大米够可以提一公里,更别提双手了。
哆-哆-哆,嘶-嘶,铁砂摩擦的声音。
林韧谦的身体被强化后,颠到三百来下,感觉胳膊不是自己的了。
师父王绵运检查了一下:“不错!没偷懒。
桌上有我刚配置的药酒,回去抹,你明天也要上班!”
话说完就放林韧谦回家了。
林韧谦一边回忆今天的内容,一边给自己上药,林韧谦龇牙了一下,这药好猛。
过了五六分钟后,林韧谦才睡去,早上一起来感觉手臂好像更有力了。
一个星期后,晚上林韧谦刚到王绵运家里,林韧谦就被问了一个问题。
“用药碾碾碎之后入药的最大的种类是什么?”
“当然是果实种子类了。”林韧谦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林韧谦跟着解释一句:“矿物类和贝壳类也要碾碎,但是常用药不多见。
多是用草本,比如说仁类。”
“像砂仁,杏仁,桃仁,枣仁、决明子、元胡、金樱子以及柏子仁等仁类。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捣碎使用,需要处理才能更好发挥药效”
“好,你清楚,那就好,看那边。”
王绵运似乎是想到了自己当年也吃过一样的苦头。
他有些幸灾乐祸的笑着,就像他自己父亲笑自己一样。
他就指着林韧谦往对面看去。
今天王绵运特意从店里拿回来的上百斤刚收完还没处理的各种药材。
里面有杏仁、砂仁,桃仁,元胡,决明子,金樱子,柏子仁这些。
就等林韧谦晚上来处理了。
“去吧,还墨迹什么,都是你的。
从今晚算起,给你三个晚上的时间。
每样都要处理合格,不然三天后加倍。”
王绵运立马展现了严师的一面。
林韧谦只得乖乖坐到小板凳上开始了自己的制药大业。
等到两个小时之后,从王绵运家里出来,要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胳膊已经麻木了。
林韧谦拿出药酒给自己擦拭,一刻钟后,才骑车回家。
之前处理药材的时候王绵运还一边提问:
这种药材要处理成什么样子?是要处理成粒状还是碎片状?
但师母走过来指点了一些小窍门,倒是让林韧谦省了不少的力气。
果然,严父慈母嘛!
林韧谦回家之后,今天特意烧了几桶热水,泡个药浴。
加食盐,做底子。之后放些伸筋草,威灵仙,再服用一杯从宝济堂买的虎骨酒。
舒坦!!
小说《中西结合》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