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齐女之福免费阅读第十二章 准备工作
到了晚间,爷奶他们回到家中,刚吃过晚饭,张家那管事的婆子便过来传话,胡家一家子手忙脚乱,请到上座,端茶递水,那婆子坐定,便将前因后果来意一一道出,说完也不等胡家有何反应,便自走了。
一家人全都傻了眼,连那管事婆子什么时候走的也没人注意到。
什么?将家里水田尽数交给自家女儿安排耕种?免租免税?自负盈亏?一个小孩子家如何懂得庄稼?还要在稻田里养鱼?这都是什么奇怪的主意,早知道这丫头能和张家人说上话,还不如早前答应给她一亩水田,好歹不会这样颗粒无收,还要惹的全村的人看笑话。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种的是人家的地,人家说怎样便怎样,且这些主意还是自家女儿出的,自家又有何话好说。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一片无声。
杨菲尔低头不语,能说什么呢?解释?保证?承诺?现在说来都无济于事,家里人不会相信,那么不如沉默,一切交给时间。
良久,杨菲尔语气怯怯又无比坚定的开口:“爷爷奶奶,爹爹娘亲,大哥,我主意已定,开弓没有回头箭,眼下正是泡种育苗的时候,咱们要抓紧时间了,否则错过了季节,也会影响收成的。”
胡老爹叹了一口气,道:“本以为你小孩子异想天开说着玩,可你怎么能将家中的全部田地拿去玩呢?九亩水田啊,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事,那张家可以一句话就将这九亩水田当做谢礼送给你玩上一季,可我们穷人家怎么能拿九亩地的收成不当一回事呢?那可是我们一家子一年的吃穿用度啊。”
说罢站起身来,离开桌子,王氏也叹了一口气,起身跟上,老两口径自回卧房去了。
大胡沈氏闷坐不语,杨菲尔看他两人愁眉不展,心下不忍,安慰道:
“爹,娘,你们放心,我并非胡闹,无论是插秧之法或稻田养鱼,我都心中有数,自有道理。退一步说,就算不成,好歹还有卖虾一项收入,也不至于会叫一家人饿肚子不是?”
说着,还讪笑着去摇了摇沈氏的衣袖,沈氏无法,伸手拉住女儿的小手,道:
“秀儿,你自小体弱,没有下过一天地,怎么知道这种地的艰难,你的新法真要可行,祖祖辈辈里,那么多好的庄稼把式,就没有一个能人能想出那法子?把好好长在地里的秧苗连根拔出,又重新栽种,不说这样实在是多此一举,劳民伤财,单这一拔一栽,就会伤了多少秧苗,挪个地方重栽下去,就一定能活?能活多少?唉!”
沈氏说着,重重叹了口气。
杨菲尔的手一时被握在沈氏手中,心里十分不自在,好不容易等到沈氏说完,趁机抽脱开来,藏在桌下用裙子使劲的搓了又搓,只搓的手发热发疼,那心里的不自在才好过一点,心里知道这是老毛病又犯了,恐须得一两天才能慢慢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
桌上又是一片静默,胡康看看妹妹,又看看爹娘,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劝解,只得依旧保持沉默。
双胞知道今天家里发生大事了,可又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哪里会说什么。
一家子呆坐了半晌,只听大胡终于开口道:
“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姑且就听秀儿的吧,既然她主意已定,想必也知道怎样安排,且试上一季,看看成效如何,如若试成,皆大欢喜,若是不成,大不了被人嘲笑上几年罢了。“
又道:”秀儿说的对,好歹有了卖虾存的那些银子,一家人至少一年之内终究不会饿着肚子。”
说罢,便站起身来,和沈氏拿着油灯去仓房里将一口袋稻种扛出来,说道:
“明天天好,先将这些稻种晒上两日,秀儿你就负责看管,别叫鸟儿啄了。”
杨菲尔连忙站在来口中应是,知道大胡已经拍了板了,稻种就要提前泡上了,那么从现在起,她的计划就算正式启动了,心中不由欢喜激动起来。
又想到未知的前景,毕竟都是些旁观经验,缺少实践,又有些忐忑不安。
就这样一晚上五味杂陈,勉强睡了。
第二天开始,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卖虾照旧,其余人先去整那块旱地,原本是准备种上山芋,这些杂粮收成好,种上一亩能收三四千斤,但眼下需按照秀儿所说的方法,将这土块地隔出半亩,来做秧田,只余下半亩种山芋了,等秧田出来,再看能种点什么吧,眼下只能如此。
将备作秧田的半边先锄了一遍,拣出残茬、砾石、杂草,将田土做细,又加高了田埂,放水进去,使水超出田土一指节的高度,撒上肥料。
等稻种晒好,当晚大胡叫胡康进仓房去,再拿出两个空口袋,将那约有一百斤的稻种分到三个口袋里,拿到厨房的灶下,浇上水,靠墙放着,等着发芽。
两天过后,大胡见抓出来的稻种已经破胸吐白,便在家中摊晾开来,只半天的时间,稻种摸上去已不再粘手,一家人在家里吃了中饭,便带上这些稻种去了秧田,将稻种撒到田里。
只一个时辰便撒完稻种,一家人站在田埂上一时有点怔忡,看着诺大的一块秧田,隔着薄薄的水面,依旧清晰可见颗颗稻种吐着白芽,静静躺在泥床之上,密密实实,越看心中越是没底,这样的方法实在叫人匪夷所思。
杨菲尔却看着很有亲切之感,这才是种水稻该有的样子,这熟悉的场景是每年农民们希望的开始,是丰收的保证。而现在,杨菲尔想:这样的技术在这异世,也定会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丰收和希望。
当下还需将人力插秧机制造出来,这种小机械,特别适合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山地或丘陵地带使用,某宝上有卖的,小千把一台,前世外婆家就有一台。
因为好奇,杨菲尔曾仔细研究过它的工作原理,如今,那些零件构造在脑海中历历在目,不过前世那插秧机是钢铁所制,之前考虑到工艺繁琐,那时杨菲尔就决定先做一个木制的,不图他结实耐用,先将东西做出来确定能用就好。
于是将每个零件画出,每日与爹爹几人在家中打制组装,慢慢调整,好在是木制,错了也好改,忙活半个多月,终于这异世的第一台人力插秧机横空出世,用长茅草实验,分秧精准,就是插到泥里好飘秧。
考虑到可能是木制材料重量不足,机子无法坠底稳定,于是又找到铁匠铺,打了一个铁的底座,拿回来缀在底盘上,再一试用,果然问题迎刃而解,放入仓房,只等插秧时使用。
自那日传话起,张家的管事婆子每日都会过来胡家,早上九点过来,十一点回去,下午三点过来,五点回去,来了只询问杨菲尔今日有哪些安排,做哪些事情,具体怎么做,一一记在一个簿子上面,以便回去交给张夫人检阅。
而那张小公子刚好和管事婆子打了一个时间差,每日午时头便准时到胡家,因为即使在田庄上,张家的文武师傅也都随行在侧,功课一点不落。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早餐,接着便由夫子带着晨读背诵解文,至九点半稍事休息吃点心后,武术师傅便早已候在场中,教他练习拳法剑术,到十二点方能下课,中间允许吃饭休息两个小时,未时中接着说文解字至申时中,可以休息吃点心半小时,接着是弓箭骑术的课程,日长时可到晚上八点,日短时也要到晚上七点,必至天黑。用了晚饭,夫子还要过来讲课陪作业至晚上十点,方能洗漱休息。
每月逢十可以休息一天,故而平日里只有中午那一个时辰可以好好利用了。
这些时间是依据杨菲尔在古代时的又一项发明而了解,因为实在受不了每回想看个时间,都要跑到村中祠堂去看日晷,且嫌不够精确,杨菲尔便自制了一个折叠式的日晷。
将两块半厘米厚六厘米边长的正方形榫卯形穿在一起,凿出阴阳卡槽,使之可以像个木头盒子,内以细麻绳做铰链连接上下两个盒盖,打开最大约呈135度角,上面盒盖上画上五厘米直径的正圆,依次刻上像现代钟表那样的十二个时间刻度做晷面,角度和刻度依据祠堂门口的石质大型日晷,正中一根细铁签做晷针,可收,也可扳起来与晷面垂直成为一个小型日晷,以便自己计算时间。
不过阴天和晚上还是没有办法,最终还是让大胡从集上买了一个漏壶,这可是家里的一项大开支,足足花了二两银子,可是女儿要也没法子,只得买回来,于是,杨菲尔的折叠式日晷便只供家里人外出时使用,倒也方便。
每日十二点一下课,张小公子也不知疲累,带着张安一溜烟的由东至西穿过整个汤家村,直奔胡家。
而此时,胡家的中饭已经做好上桌,张小公子只需进门,就可直接上桌吃饭,不知是隔锅饭分外香,还是这胡家小丫头手艺实在是好,就是觉得比家里厨娘做的菜好吃,还有好多新奇的菜式,令张小公子日日尝新,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