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翁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老妈王淑雅说道:“那我就给大伙儿做饭。”

“妈,不凡买了很多大米白面豆油,还有粉条猪肉,咱们都吃精细粮。”

树晓莹太高兴了,做梦都盼望有这么一天。

……

接下来,叶不凡家收红松蘑、榛蘑、松子、榛子,现金结算的吆喝声响起。

叶不凡叶大力哥俩在屯子里一边走一边扯着脖子大喊。

屯里人听到可就纳了闷儿了,平日里山上随便采的蘑菇榛子还能卖钱?

家里可是存了不少,要是真能卖钱那可挺好。

于是人们陆陆续续都来到叶不凡家,范大牛更是直接就拿了蘑菇榛子来。

叶不凡当即教大哥大嫂还有树晓莹什么样的算合格,什么样的不能要。

同时也和村民们说好,合格的蘑菇榛子统统是五分钱一斤,有多少要多少。

里面有不合格的自己在家挑一挑,之后再送过来。

当着大家的面,把范大牛拿来的蘑菇榛子仔细挑选。

选出来不合格的让范大牛拿回去,自己家还能吃,合格的过秤。

蘑菇加上榛子还有松子一共60斤,叶不凡直接把兜里的钱全拿出来,付给范大牛三元。

大家一看,平时大家不理不睬的东西真能卖钱,而且叶不凡这个二流子手里还那么多钱。

赶紧都回家拿蘑菇榛子,一会儿这傻子再不收了,就不能卖钱啦。

叶不凡也嘱咐大哥大嫂和树晓莹,一定要把好关,不然收到不好的去县城卖不掉。

背着蛇皮袋子的,推着手推车的,挎着筐的……眼看着乌泱泱的人群向这里赶来。

叶不凡急忙把八仙桌搬出来,拿了笔和纸,让树晓莹记账,树晓莹是知青,这个事难不倒她。

叶不凡负责付钱和整理收到手的东西,每袋都装固定重量,这样便于统计。

大哥大嫂负责检查东西是否合格及秤重。

有的不合格的,索性也不回家了,直接在叶不凡家院子里挑选,合格了再卖。

就这样热火朝天的一直到天黑,总算安定下来。

王淑雅过来做的大米饭精细粮,猪肉粉条酸菜,大家伙儿吃的热热闹闹。

树晓莹三扒了两咽,吃了点饭菜就去拢账。

“今天一共收了150斤榛蘑,50斤红松蘑,300斤松子,500斤的榛子。”

树晓莹报出了所收东西的斤数。

叶不凡数了下剩下的钱:“正好,我付出一共五十元钱。”

“老儿子,这真的能挣钱?这可一下花了五十元。”

王淑雅担心起来。

叶财吐出一口烟,说道:“老娘们家家的知道个啥,不试一下能知道挣不挣钱?”

叶不凡接着说道:“妈,你就放心吧,保证挣钱。”

王淑雅没再说啥,内心不住的念老天爷保佑。

“哦对了,咱们谁也别说我去哪卖这些东西,免得有人抢了咱的买卖,这个买卖就年前卖的快,过了年就不行了。”

大家都纷纷点头,叶财乐的合不拢嘴:这脑袋瓜子随他老子,不孬!

把大哥叶大力家的驴车推过来,蘑菇榛子松子都装好,带足毛驴要吃的草料。

再放上几捆稻草和屯里要来的破旧棉被,回来拉苹果时好用。

睡前又给毛驴添上草料,拌上玉米面,这几天可全靠它呢,属于“功臣”,必须优待。

树梨县相距叶家屯五十里,驴车大约需要三小时能到达。

第二天,也就是腊月初十,村里的鸡还没叫,叶不凡就已经准备停当,赶着毛驴车踏上征程。

树晓莹一直到看不见驴车了才转回屋中,既高兴又心疼。

高兴叶不凡知道日子过了,知道赚钱了,心疼天这么冷,本来家家户户都是猫冬的季节,叶不凡还要在外面奔波。

远处的天边慢慢泛起鱼肚白,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一呼一吸间都感觉特干净。

叶不凡坐在驴车车耳板上,拿着一节鞭子,熟练的操控着“功臣”走在路上,离树梨县城越来越近。

…………………

还不到七点。

毛驴车稳稳的抵达树梨县城,前世的记忆里,此时的县城人生活水平高了叶家屯,甚至孟岭镇不止一个档次。

县城里的人在能吃饱的前提下,逐渐开始对美食有了更高要求。

纯野生的蘑菇、榛子、松子等等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但固有的思想作祟,摆摊卖货有点丢人会被人看不起。

再加上投机倒把的罪名误传和无限歪曲放大。

人们从心里认为,出去卖货早早晚晚要被抓坐牢,要蹲大狱,不光自己,连家属亲人都会受连累。

也造就了这个时代胆大并且有头脑的人,迅速富了起来。

若干年后,人们捶胸顿足后悔不已,要是当年自己早点经商,现在也会富得流油。

叶不凡重生回来,清楚的掌握着时代的脉搏,他要做最先富起来的人。

给老婆孩子给自己的亲人最好的生活,来弥补前世的亏欠。

街上人流量很大,但经商卖货的人不多,卖山货的更是一个没有。

叶不凡选择比较好的位置靠边停下,把车上给驴准备的草料拿下来,毛驴也就开始了它的早餐。

把袋子全部打开,袋口向下卷起来,让袋子里面的蘑菇榛子等充分展示出来。

几样东西全部定价五毛每斤,开始大家自然觉得贵。

但架不住叶不凡口若悬河,什么蘑菇一天只能采一把,晾干以后就没啥了。

什么榛子是冒着生命危险采的,随处可见都是毒蛇等等,说的城里人一愣一愣的。

山货也就开始大卖了,一方面要过年了,大家自然要备年货,东西贵就贵点吧,又不是总买。

另一方面,人们有从众心理,看见别人买,自己稀里糊涂也就跟着买点。

叶不凡开始展示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天赋,高声叫卖。

再加上收货时的严格把关,东西品相非常好,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卖了二三百斤,叶不凡非常高兴。

但也注意到有几个人既不买东西,也不离开他这儿,还时不时的和他搭话闲聊。

叶不凡心里门清,这些人就是最早期的“倒爷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少头脑聪明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