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翁
经典文学小说推荐

崛起大明朱慈烺免费阅读,崛起大明最新章节

崛起大明免费阅读第十章 新甲应策

  犹豫了一下,随即在马上拱手,朗声回答:“只要陛下有令,臣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陈新甲回答的四平八稳,朱慈烺却是暗暗叹口气,

  他当然知道自己刚才的问题有点僭越,正是因为僭越他才要向兵部尚书发问。

  兵部和其他五部不同,其他五部都可以是循规守旧之辈。

  兵部却不可以,现今内外兵事不乱,大明节节败退,非有能大破大立之人担任兵部尚书不可,如此方有可能挽回颓势。

  但看陈新甲将“陛下”顶在前面,显然是没有革故鼎新的决心,非“改革”之才。

  也是,历史的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从商鞅到张居正无不如此,陈新甲并不是什么大才,有所忌惮业是正常。

  而且军制改革关乎大明国运,改好了,大明中兴,改不好,大明就玩完。

  如此艰巨的任务,确也不是平庸的陈新甲所能承担的。

  “对于流贼,部堂又怎么看呀?”

  对陈新甲有了清晰的判断,朱慈烺换了一个话题。

  陈新甲朗声回答:“殿下,流贼都是乌合之众,虽然势大,但却难以成势,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仍是辽东。”

  朱慈烺笑一笑,陈新甲终究是缺乏战略眼光。

  如果没有李自成的帮忙,再过一百年,建虏也不可能攻破北京,在汉家江山上建立满清王朝。

  所以,大明的心腹之患并不是满清,而是李自成。

  但李自成并不是天生就是流寇,如果丰衣足食,国泰民安,鬼才愿意造反,

  所以归根到底,大明朝的问题还是两个字:民治。

  至于建虏,只要紧守山海关,重兵屯于蓟辽,加强沿途长城要塞的防守,堵死建虏绕道蒙古侵袭大明的路径,在练出精兵之后,还是可以抗衡的。

  唉,陈新甲终究眼界有限。

  虽然朱慈烺对陈新甲的个人才能没有太大期望,但兵部尚书这样位置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且陈新甲是父皇的心腹,说起来还是要拉拢一下的。

  “陈部堂对辽东又怎么看?”

  朱慈烺问。

  陈新甲精神一振,辽东才是他的强项,也是崇祯任用他为兵部尚书的原因。

  陈新甲滔滔不绝的讲。

  朱慈烺静静听。

  没有什么新奇的,无非就是扼守关隘,烽火示警,辽人守辽,没有提出一个有用实际的策略。

  最后,陈新甲终于说到一个还算有用的策略。

  那就是彻底关闭马市,不使一粒粮食,一斤生铁流入建虏。

  “蒙古人不足虑,他们已经安逸一百年了,没有建虏坚持,他们绝对不敢单独寇边,宣大府的精兵对付不了建虏,但对付他们还是不成问题的。”陈新甲说。

  朱慈烺点点头:“但精兵需要良将,我忧心的是,曹文诏曹变蛟之后,我大明已经没有良将了……”

  “殿下过虑了,我大明富有天下,英才辈出,只要悉心选拔,岂能没有良将?”陈新甲安慰。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说:“刘肇基倒是一员良将,可惜负罪在家。”

  刘肇基,明末抗清名将。

  崇祯十七年,刘肇基自请从征效力,加授左都督、太子太保衔。

  1645年3月,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命附近驻军增援,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入城守北门。

  城破之后,刘肇基率部400人与清兵死战,格杀数百人,终寡不敌众,最后全军覆没,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等皆同死。

  刘肇基不但良将,也是忠臣。

  这样的人,不应放在家里。

  “臣明白了。”

  陈新甲心思通透,立刻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了。

  身为兵部尚书,他有举荐总兵的权力,只要不是有太大争议的人选,皇帝和内阁一般都会准许。

  “本宫听说,蓟州总兵白腾蛟统军不严。”

  朱慈烺淡淡补充。

  陈新甲点头:“臣明白。”

  太子上一句是暗示起用刘肇基,这一句却是明示刘肇基使用的位置。

  太子说“统军不严”,暗示他撸掉白腾蛟,不得给白腾蛟调职。

  陈新甲不明白太子为什么对刘肇基如此看重?

  但太子既然提出了,他就不能拒绝,只能想方设法的完成。

  太子是国本,未来的皇帝,如非是有圣命,否则没有人敢得罪太子。

  对于太子的命令,能遵从是一定要遵从的。

  朱慈烺为什么要把刘肇基安置在蓟州?

  很简单,今冬十一月,建虏将兵分两路。

  一路从界岭口毁长城边墙而入,另一路从黄崖口入寇,两路兵锋直指蓟州。

  历史上,蓟州很快就陷落,因为蓟州陷落的太快,所以明朝的防御陷入被动。

  其后建虏经北京,分道南下,连克霸州、河间、永清、衡水,转攻山东,将河北山东掳掠一空。

  今世要想避免这场悲剧,蓟州是重中之重。

  现任蓟州总兵白腾蛟,没什么功绩,所以必须撸掉。

  朱慈烺不奢望刘肇基能打退建虏,只希望他能多拖延几日就好。

  “山西总兵李辅明还没有回山西吗?”沉思了一会,朱慈烺又问。

  李辅明,参加松锦之战的九边总兵之一,松锦决战前夜,他随着王朴吴三桂一起败逃至塔山。

  历史上,他和其他败逃的总兵都受到了皇帝的斥责。

  崇祯十六年冬天建虏进犯宁远,李辅明被任命为援剿总兵,星夜驰援,最后力战死于阵中。

  李辅明虽然在松锦败逃了,但他知耻而后勇,宁远血战挽回了自己的声誉。

  朱慈烺想:李辅明不是名将,没有赫赫战绩,但是忠臣,放在宁远久后必死,既然是山西总兵,就让他回山西最好。

  李辅明回了山西,就可以把周遇吉调回京师,等到今年冬季,建虏绕道蒙古寇边的时候,我手里就能多一张牌。

  “李辅明还在宁远修整,收编败兵。”

  陈新甲回答,心想这我可办不了,松山败了,塔山杏山撤了,宁远已经是山海关外唯一的大明城池。

  宁远城非塔山杏山那样的小城所能比,皇帝不会轻易放弃,李辅明也不能离开宁远。

  朱慈烺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能轻轻叹口气。

  大明忠臣烈士众多,虽然他竭力全力,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救的。

  就如汪乔年。

继续阅读